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长安区检察院 周密部署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一降一升”工作

西安日报 2017-09-29 06:21 大字

为降控非正常上访量,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今年以来,长安区人民检察院紧密结合市委政法委、区委政法委部署和长安区实际,多次召开党组会、院务会分析研究当前的形势,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成立“一降一升”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推进“一降一升”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扎实做好涉检信访维稳工作

喜迎十九大胜利召开

长安区人民检察院把加强信访维稳工作作为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切入点,不断健全机制,强化工作重点,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便民利民,为来访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重新布局控申接待大厅、更换超大触摸屏、安装软座靠椅,为来访群众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更新、补充、修订12项控申制度、法律法规,重新编印了《检务公开手册》、《公民举报指南》等宣传资料共8类1000余册;制订便民措施,发布《最多跑一次清单》,做到让群众“尽量不用跑,跑了不白跑”。

领导带头接访,当好“店小二”。该院实行检察长接待日制度,院领导以身作则,带头接访,全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当面进行解释和答复,零距离倾听百姓诉求,明理释法,耐心疏导,努力把信访苗头化解在基层。截至目前,长安区院无一起因接访矛盾激化引发上访的事件、无一件接访人员违法违纪被控告事项,无一例涉检上访事项发生。

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律师、法学专家参与涉检信访工作。为积极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该院主动与长安区司法局、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律师、法学专家参与涉检信访工作,研究制定《律师、法学专家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检信访案件工作实施办法》,以充分发挥律师、法学专家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共同推动涉检信访工作的深入开展,努力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效果。

全方位优化便民措施

实现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今年以来,长安区检察院秉承“一个窗口对外,不让群众多跑路”的理念,依托案件管理大厅集中对外服务的岗位职责,坚持从日常管理抓起,通过配硬件、夯软件、抓系统、整资源、提效率五方面升级,不断提升管理与服务的工作标准,努力实现“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的工作要求,树立了检察机关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硬件”升级,优化服务环境。在工作保障和服务设施方面,该院给案管大厅重新配备高速扫描仪、打印复印机、光盘刻录机等一批新设备,群众可以一次性在案管大厅免费享受到复印、刻盘、扫描等服务,同时也在案管大厅更换了饮水机等物品,增设警务岗,由法警对来大厅办事的人员进行引导分流,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让所有前来办事的群众都能感受到窗口部门的贴心服务。

案管大厅还开通了两部“直通电话”,对于已经来过并且在案管登记过个人信息的当事人,可以拨打外线大厅的外线电话进行查询;对于前来案管大厅想和办案人进行沟通的群众,可以在大厅拨打办公室内线电话直接联系办案人,避免了案管人员在中间传话可能造成意思表达失真或者传达不到位的情况。

“软件”升级,提升服务标准。该院要求案管大厅工作人员从工作仪表、接待态度、说话语气等方面打造亲民式、暖心式服务,将“请”、“您”、“别着急”、“不客气”的文明用语植于工作各个环节之中。对于资料齐全的、属于可查询告知范围内的信息,要求在5分钟内办理完查询事项并当场告知群众;对于资料不全的,一次性告知应补充的材料及应注意的事项,以免群众多跑路;对于群众因不懂相关法律而对工作造成的误解和质疑,在大厅张贴案件管理工作流程图、案件管理业务范围图等,通过图文并茂的直观方式向群众讲解,释解群众心中的困惑,建立诚信、友善的检民关系。

“系统”升级,强化服务功能。长安区人民检察院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实时发布检察业务信息,把执法办案的程序信息流程、案件办理结果、法律文书等及时公布于全国检察信息公开网,群众可以直接登录互联网网站进行查看和监督,确保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全国检察信息公开公众微信平台,开通网上预约和网上查询,在案管大厅专门设置了微信公众号的标识桌牌,方便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了解和查询案件情况。

今年以来,该院不定期向“人民检察院信息公开网“推送案件程序性信息887件,发布重要案件信息214条,法律文书公开268份,为律师办理代理和网上预约134人次,发挥网上信息传播及时的作用,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不跑路”。

“范围”升级,整合服务资源。为了让群众一次性在案管大厅快速办理完所有事项,该院将所有对外业务进行整合,让群众尽量在案管这个“窗口”就能办完所有事项。首先,做好档案查询工作的“接待员”,只要在案管大厅进行登记完成就可以“坐等”结果,之后案管工作人员会主动联系预防科进行统一开具,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为你服务立马办”的速度与态度;其次,做好统管办案工作区的“调度员”。对前来接受询问的涉案人员,由案管专职“调度员”对来人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合理安排好讯(询)问室,开具工作区使用通知单,同时电话告知承办人尽快在办案工作区与涉案人员见面完成工作;第三,做好材料转交的“快寄员”。该院由案管部门安排专人、专账统一接收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待办案干警回院后案管部门及时将这些书面材料予以“妥投”,确保群众不因干警不在而一次次“空跑”。

“效率”升级,缩减服务时间。为了方便律师参与诉讼,畅通律师阅卷渠道,该院将受理起诉案件的卷宗在第一时间制作成电子卷宗,上传到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如果律师申请阅卷,大厅工作人员就立刻将电子卷宗导出并打上律所或律师姓名和电话的水印上传到律师阅卷专用电脑上以供查看,或者刻成光盘交给律师。据了解,一个普通案件卷宗的导出、上传、刻盘的整个过程一般控制半个小时左右完成,对于律师有复印、拍照等其他阅卷请求的,在3个工作日内安排并说明情况,这种工作流程有效地节约了服务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律师在案管大厅久等的问题,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全面履行检察职能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长安区人民检察院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始终把提升检察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做为全院工作的首要工程。

以强化业务建设为突破口,以业绩赢得群众信任。长安区检察院紧紧立足检察职能,依法全面正确履行各项法律监督职责,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努力做好涉及民生的各项检察工作,不断提升执法公信力。一是加大职务案件惩防力度,满足人民群众对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需求;二是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三是强化诉讼监督,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要求。

以强化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形象赢得群众满意。检察队伍建设是提高案件质量,规范执法行为的基础,为此,该院常年和国家检察官学院保持联系,分期分批把检察干警送到北京脱产进修,以提升干警的综合素质。同时,以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为抓手,在认真分析和研究创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精神文明建设与检察工作相结合,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升检察干警文明素养。目前长安区检察院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

以便民利民为依托,以增进群众感情赢民心。该院积极开展司法助贫工作,为经济困难的刑事犯罪受害人送去党和政府的关爱与温暖。今年以来,该院控申、公诉部门紧密联系,先后为3案5名刑事案件被害人申请并发放司法救助金13万元,为被害人亲属解决实际困难,充分体现司法为民的理念,彰显了长安区检察院的司法人文关怀,是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强有力措施。

以加大宣传为基础,以实效提高群众知晓率。该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3次邀请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等60余人走进检察院进行参观,听取工作汇报,消除人民群众心中的神秘感、距离感。同时,依托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门户网站,“两微一端”等载体向社会展示长安检察工作成效和队伍风采,向社会广泛宣传检察职能,不断加强检务公开,提高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晓率,积极传递新时代检察好声音。

长安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文凯表示,该院将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法治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把防风险、促发展、破难题、补短板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前瞻性,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水平,扎实推进“一降一升”各项工作开展,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长安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记者金明刚谢瑾通讯员吴璇舟郝慧丰

新闻推荐

先进基层党组织巡礼 西安市韩森寨街道党工委: 心愿树挂“微心愿” 让百姓心里暖起来

郁郁葱葱的女贞树上,挂满了心形的“微心愿”卡片,其中一张是省建八公司家属院住户黄先生写的。几天后,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街道办咸东社区党员包小红就给黄先生家送来一台“人造小太阳”,帮他实现了这...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