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牵手行动 和老伴儿带大外孙女 76岁老人捐款1000元
昨日上午,赵阿姨向陕西省慈善协会汇款1000元华商报记者 赵彬 摄
8月8日上午,路甜的母亲拿着刚领到的录取通知书,高兴之余为孩子学费犯难华商报记者 陈永辉 摄
昨日上午9时许,一位白发苍苍、身材瘦小的老人走进中国银行长安区支行,对工作人员说她要汇款。
“以前有老人遭遇电信诈骗,所以我们就多问了几句。”银行大堂经理尤祎萌说,她问老人给谁汇款,老人拿出了一份8月7日的华商报,在一篇贫困生的报道上用笔画出了汇款账号等信息。为进一步核实,尤祎萌给华商报社打了个电话,得知确有此事。随后,工作人员帮老人填写了汇款单进行汇款。
“我知道孩子们上学不容易,我的外孙女就是我带大的。”昨日,说起捐款原因,76岁的赵英华说,女儿女婿在外孙女十来岁时相继去世,她和老伴儿一手将孩子带大,孩子后来考上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在已经24岁,在北京上班。她退休前是一名银行职员,现在也没什么负担,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她总是想帮一帮,因为帮助别人她自己也觉得很快乐。前几年给“牵手行动”捐款都是去现场捐,今年身体不太好就没敢跑。
昨日一早,80岁的孙继忠老先生就等在募捐现场,不仅捐了600元善款,还拿来一幅自己的画作,希望有好心人买他的画,卖画所得用来捐款。“人老了也想为社会做点什么,国家需要人才,那我就资助人才。”孙继忠家住南院门附近,昨日他一路走到了华商报社旧址。他说自己是军人出身,又热爱作画,有国家高级美术师职称,捐款前就萌生了把自己的画卖钱捐给贫困大学生想法。
昨日“牵手行动”募捐现场共收到捐款35600元,一位姓柯的先生捐了20000元,一再叮嘱不能提名报道,还有不少爱心市民捐款后再三表示不愿报道,只是想帮帮这些贫困学子。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实习生 张旖华 摄影 赵彬
>>报名考生看这里
陕西禧福祥集团、华商报社、陕西省慈善协会共同发起“2017牵手行动”暨“禧福祥·6年西凤”红书包慈善助学计划。
■资助范围:今年参加高考的陕西籍考生,且考上二本及以上的高校,符合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条件。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8月11日。
■报名方式:1.登录华商网首页,在页面右侧下载《2017年牵手行动资助大学新生申请表》并填写;2.将《2017年牵手行动资助大学新生申请表》、录取通知书复印件(或招生考试信息网录取信息截图打印件)拍照后,照片发至陕西省慈善协会邮箱sxscsxh@126.com。
■审核步骤:1.陕西省慈善协会及各市慈善协会根据申请人填写的《奖助学金申请表》进行筛选;2.根据相关评定标准确认资格,选择符合标准的申请人,拨付每人5000元奖助学金。
>>爱心人士看这里
■捐款方式:1.现场捐款:华商报社旧址(含光北路156号)一楼大厅,9:00至17:00。2.打款到省慈善协会银行账号。
单位:陕西省慈善协会
银行账号:78660188000033857
开户行:中国光大银行西安分行营业部
税务登记证号:610102520791504013186978
注:1.通过银行汇款时在“汇款用途”中填写【牵手行动】;2.通过银行汇款时,您可能会负担由银行收取的跨行或异地转款手续费;3.报名、捐款过程中如有疑问,可拨打热线电话029-88880000咨询。
>>牵手行动·贫困学子故事
高考前骨折 拄双拐上课
高考前,脚踝意外骨折,走路只能靠双拐,但她还是坚持复习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圆了大学梦。
19岁的路甜家住大山深处的洛南县巡检镇石墙村,今年高考以496分的成绩被华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录取。说到自己的高考成绩,路甜还有些遗憾。高考前几个月,她脚踝骨折,打上了厚厚的石膏,但她坚持拄着拐杖上学,备战高考。
路甜说,她本来住校,脚伤后,母亲王冬会便到县城租房照顾她。一开始母亲背她上学,看到母亲身体不好,背自己很吃力,路甜便坚持拄着双拐走。“孩子很坚强,生活和学习上自强自立。”王冬会说。
8月8日上午,华商报记者来到路甜家,她的母亲拿着刚领到的录取通知书面露难色,7050元的学费加上住宿费、生活费,一年下来要2万元,一家人实在是高兴不起来。“孩子她爸常年在外边干建筑活,收入有限,大女儿也是刚高职毕业在南方打工,家里经济状况不太好。”王冬会说,路甜和父亲去县教育部门咨询救助政策,因为他们家刚刚取消了贫困户,很多政策享受不了。
当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了在外打工的路甜父亲。他说,孩子上学的费用他正在想办法,不管咋样都不能耽误娃的学业。“我已填写了学校贫困生资助登记表,要么去学校申请救助,要么到当地的学生资助中心申请贫困生生源地助学贷款,解决学费问题。”路甜说。华商报记者 陈永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志杰实习生马丹丹詹欣敬)8月9日记者获悉,长安区法院日前受理一起诉前财产保全执行案件,法官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对被申请人的银行账户实施保全冻结。账户里虽只有6000余元,但保全冻结会...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