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开出富民“良方”全媒体集中采访天祝行系列报道之二

武威日报 2020-11-21 08:19 大字

中药材开出富民“良方"

——全媒体集中采访天祝行系列报道之二

记者甘曜毓王晓静

天互公路,连接着天祝县石门镇与天堂镇,车来车往间,当地富民产业结出的累累“硕果"销往全国各地。天堂镇科拉村香味最浓郁的富民产业——中药材,也搭乘上了这条致富“坦途"。

已是冬闲时节,科拉村的富民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里却热闹无比,晾晒、筛拣、打包……药材香气四溢,农户们忙得不亦乐乎。

“药材再香,也比不上致富的滋味香。"在合作社打工的科拉村村民严斌存用木棒敲打手中带着泥土的药材。记者采访,他也舍不得停下手头的活。

“老严,难得你也成了‘大忙人’啊。"一起工作的村民调侃也没让严斌存停下来,他笑着继续敲打。

过去,严斌存以种小麦、土豆等低效益作物为主,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而且热衷于在冬闲时节掀牛九、打扑克。自打村里发展中药材种植,他种了4亩羌活,秋冬收获以后,还到合作社打工。种植加打工,他一年能挣20000多元。有了四季不愁收入的产业,严斌存铆足了劲忙致富,成了“大忙人"。

在科拉村,像严斌存这样受益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农户还有很多。

今年年初,村民唐菊花在房前屋后的几亩闲置土地上种起了中药材。“去年种地没啥收入,看着药材效益不错,就想着试一试。"没想到这一试,她就挣了10000多元。

“中药材是好东西,既能治病又能带动我们增收致富,心里乐开了花。"唐菊花笑着说。

大部分中药材喜凉爽湿润气候,而科拉村坐落于祁连山下,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气候湿润,非常适宜发展中药材产业。但是,科拉村村民祖祖辈辈种植小麦、土豆等作物,推广中药材种植并不容易。

富民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建林就是方圆百里药材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0年,他引进了第一批药材种苗。相比过去的传统作物,中药材种植管理简单、成长期短,亩均效益高,市场供不应求。有了吴建林的示范带头,科拉村越来越多的农户种起了中药材。如今,科拉村周边已有1000多户农户种植中药材。

扩大规模的同时,吴建林不忘创新经营主体,丰富种植品种,增强市场竞争力。2011年,他成立合作社,发展羌活、党参、当归等中药材种植产业。合作社不仅以市场价提供种苗、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还与农户签订了负责全部回收的保底价协议,让农户吃下了“定心丸"。

对于自己购苗种植的农户,吴建林也按照市场价负责回收他们的产品,且提供技术指导,督促农户进行虫害防治等。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他就请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过来查看指导。同时,在中药材初加工过程中,合作社还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真正使农户实现了一年四季有收入。

中药材,作为我国中医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产业,中药材为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出了富民“良方",中药材种植户正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阔步前行。

新闻推荐

天祝:做好“加减法”优化营商环境

天祝做好“加减法"优化营商环境每日甘肃网10月15日讯据武威日报报道(记者王瑾王炳智)今年以来,天祝县创新服务方...

天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天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