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草原谋发展

甘肃日报 2019-10-10 05:20 大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秋日的天祝县抓喜秀龙乡,草原一直延伸到远处的祁连山脉,草场广阔,空气清新。这美丽的景象,让抓喜秀龙乡牧民贾德昱发出感慨:“草场一年比一年长得好,家园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草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几年前当地因过度放牧,导致了草场退化,直接影响了当地牧民的生活和收入。“那个时候,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是牛羊大户,我家里最多时候养着20头牛和150只羊,大家超载放牧,草场一年比一年糟糕,牛羊成活率也上不去。”贾德昱指着家门口的草原说,“你看,之前最严重时这里就是个土坡坡,根本看不到这么高的草。”

从2011年起,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实施,情况得以改变。当年,天祝县按照政策规定,在全县划定了基本草原区,推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定了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和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定了禁牧区域和面积。

“这些年,大家一步步减少养殖的数量,现在我家只养30头牛。”贾德昱说,因为意识到草场退化的危险,大家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纷纷压减牛羊数量,自觉保护草场。“国家草原奖补政策的支持,我每年领到7000多元的补助,这是对我们保护自己家园的很大鼓励。”

“我们抓喜有30多万亩的草原,经过划定后,只有6万亩的草原可以利用。”抓喜秀龙乡南泥沟村党支部书记关宣巴说。

可利用的草原面积变小了、养殖的牲畜量减少了,对于牧民来说,生活怎么办?除了前些年进行舍饲养殖,近几年当地又探索出不少新路子,发展旅游就是其中之一。

走进抓喜秀龙生态旅游景区,绿色的草原上一座座帐篷、一间间小木屋正准备着迎接客人。“来的游客都是自驾游过来的,我们这里比较冷,每年旅游也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但去年最热闹的时候,一天要杀十三四只羊。”关宣巴说。

据了解,近几年当地立足生态优势,积极谋求转型发展,在乡里的支持引导下,积极谋划走乡村旅游的新发展路子。为了发展好旅游,南泥沟村专门成立了天祝县抓喜秀龙明珠生态旅游合作社,流转了千亩土地,走上了旅游路。南泥沟村村民以户为单位,以3000元为1股的模式在合作社入股。去年,全村152户中已有109户参与入股32.7万元。

去年良好的运营,让入股的每户村民分红1000元。“这两天,我们还在进行入股,准备把之前还在观望没入股的村民吸纳进来。”关宣巴说。

可利用草原生态优势发展旅游,会不会对草原生态造成新的破坏?

关宣巴说,在发展旅游时,乡里将生态保护列到了第一位,建设的“藏民乐”全都集中在保护区外围地带,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修建完善水电、污水处理系统,旱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在发展的同时做到保护好草原生态。贾德昱一家加入了村里旅游合作社。“我们还有许多事情不懂,都需要继续学习,发展旅游是,种植也是。”

原来,不仅在发展旅游上,在种植方面,当地牧民也积极探索起来。去年,抓喜秀龙乡村民就开始种起了莴笋。“去年我心里没底,没敢种。结果看到几乎每亩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今年我通过学习也立马开始种植了。”贾德昱说。

在抓喜秀龙旅游景区旁边的地里,莴笋吐露着新绿,焕发着勃勃生机。南泥沟三组的贾下旦一家正在地里忙活着。“去年,我种了8亩,平均每亩地收入5000元,今年就种了15亩。”贾下旦说。

“其实,从前几年开始,周边的村子就已经开始种植了,看到莴笋种植效益很好,大家就积极行动起来了。”关宣巴说,“保护好我们的草原肯定是第一位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不能停止发展的脚步,这样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新闻推荐

天祝县统筹推进农村改厕

天祝县统筹推进农村改厕本报讯(记者范武平)在农村改厕工作中,天祝县选择群众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的村组先行开展试点,动员村...

天祝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天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