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勇创业 助残扶贫显大爱 记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刘张平

陇南日报 2019-05-18 05:49 大字

“只有永不遏止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盛开。”从一个读不起书且身体残疾的穷小伙,成长为一名扶贫助困的当地知名企业家,刘张平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敢于向现实发起挑战的勇气和决心,是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本报记者韩县银

“70年代那会儿,国家经济条件、医疗条件、交通条件都特别落后,家里奶奶长期瘫痪、卧病在床,父亲身体又不好。我小时候由于患骨髓灰质炎,没有钱给我进行治疗,就落下了终身残疾。”回忆起过去,刘张平很淡然。

今年54岁的刘张平出生于武都区石门镇水地坝村。一路走来,他经历了太多艰辛,也因为磨炼,他更加坚韧。

刘张平说,因为生活拮据,家庭负担重,16岁读完初中他就选择了外出务工。做过伐木工人,也跑过建筑工地,由于勤快好学、诚实热心,他渐渐地开始承揽一些小工程,并有了一些积蓄。

2008年汶川地震,陇南灾情严重,刘张平虽身在外地,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支持“灾后重建”工作。

“本来准备在乡亲们修盖房子时出出力、帮帮忙,但回来后看到大家生活都很困难,特别是残疾人家庭更无力进行灾后重建,于是就产生了带领残疾人创业的想法。”刘张平说。

说干就干,拿出全部积蓄开办砖厂,刘张平一次性吸收安置10名残疾人员就业,帮助其家庭年增收3万余元。并在灾后重建时期,依然坚持低价销售,受到当地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赞许。

灾后重建完成后,为了使残疾人有效稳定地再就业,2013年,刘张平经过多方考察后成立陇南市鑫源轻型建材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转型加工生产轻型混凝土加砌块。这是国家政策扶持的新型节能墙体材料。他的企业是当地最早转型生产该产品的,产品一经上市,便受到了建筑行业的青睐。

转型后,刘张平将企业的经营理念确定为“经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批准的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平台”,以拓宽残疾人的就业空间为己任,并响应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增加贫困人群就业岗位,积极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2016年,刘张平联系帮扶全县残疾人家庭20户,贫困户家庭38户,使这些家庭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

2017年,再次扩大生产规模,主动挖掘适合残疾人就业岗位30个,扶助贫困户岗位30个;

2018年,按照国家政策,积极吸收石门镇萱麻村“一户一策”资金30万元作为股本金,每年为该村9户贫困户分红4.5万元、为村集体积累资金5100元。既解决了企业流转资金的困难,又为贫困户脱贫增加了一项长期稳定的收入……

目前,刘张平的公司已发展成为有职工60余人,其中稳定安置残疾人职工16人、贫困家庭职工20人,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的当地知名企业。

与此同时,刘张平竭尽全力助残扶贫。

吸纳邻乡残疾小伙高贾有做记工员,一做就是14年;帮助残疾老人韩火火进行灾后重建,并吸纳其到砖厂上班;隔三岔五看望资助五保老人林学平……“是刘总给了我们安身立命的平台,让我们有了一份固定收入,也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和社会的尊重。”受助的残疾人员工感慨地说。(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武威市为担当者撑腰鼓劲

本报武威讯记者伏润之不久前,在武威市天祝县国土局召开的干部大会上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一幕:武威市委组织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

天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天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