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河畔天堂美

武威日报 2019-01-21 18:48 大字

开栏的话:又是一年春来到。本报从1月21日起开设“新春走基层"栏目,陆续刊发记者深入基层采写的新闻报道。记者将跟随新春的脚步,在火热的新闻实践中锤炼“四力",深入基层一线,入农家、访社区、进车间,用充满真情的笔触和镜头,采写鲜活的一线新闻,报道平凡的百姓生活,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不同角度反映武威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征程中,取得的最新成就,开辟的崭新局面,展现的美好前景。

本报记者张尚梅

有一个地方,它有西藏雪山的神圣高洁,有茶马古道的温柔妩媚,有大美青海的辽阔壮观,它就是位于甘青两省交界大通河北岸、坐落在祁连山臂弯里的天祝县天堂镇。近日,记者来到了这里,感受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秀美景色。

早上的天堂镇,天空湛蓝通透,是特有的“高原蓝"。晨曦透过云层,洒满位于本康村的一家“乡土"农家乐里。土族姑娘杨延芳抬头深深地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她要赶在客人到来之前打扫干净庭院,收拾利落房间,准备好特色农家饭。

杨延芳是“乡土"农家乐的老板娘,她长相俊美,落落大方。“这里是避暑的好地方。一到夏日,四方游客蜂拥而至。赶上旺季,一季度就能收入8万元左右呢。"杨延芳告诉记者。

天堂镇因千年古刹天堂寺而得名。这里巍峨的佛殿浮屠,神秘的“天龙"奇石,奇特的本康丹霞地貌,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天堂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把生态民俗旅游作为特色主导产业,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天堂镇党委副书记卢珺林告诉记者,该镇突出民俗文化,主打“雪域藏乡,避暑天堂"旅游品牌,引导鼓励群众兴办集住宿、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精品民宿51家,全村近60%的村民从事旅游接待及相关产业。

旅游产业成为天堂镇经济发展新亮点,起到了“小村庄联结大世界,小经营开拓大市场,小投入获取大回报"的效果。2018年,全镇游客接待量突破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000多万元。

天堂镇的美,不止于自然风貌。

忙了一年,科拉村的致富带头人吴建林总算能歇口气了。这几日,他除了和媳妇晾晒收购的大黄、党参、秦艽外,就是煮上酥油茶,一边喝一边酝酿明年的种植计划。

2012年,吴建林瞅准市场,在科拉村流转60多亩地开始种植秦艽、党参等中药材。当年药材市场红红火火,吴建林一年进账3.8万元的消息像风一样刮进了乡亲们的耳朵,大家争先恐后来“求医问药",跟着吴建林种植中药材。

到2018年,吴建林的种植基地已达到150亩,年收入20万元,带动当地1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其中贫困户10多户。

天堂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中药材种植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2018年,种植中药材7100亩,在朱岔、麻科村建成了1000亩的油菜杂交制种基地,在本康、天堂、那威村建成了苗木生产基地,在查干、雪龙、科拉村建成了以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为主的旱作农业生产基地,在小科什旦、菊花、保干村建成了以优质牧草为主的万亩饲草料生产基地,全镇农业产业布局趋于合理,群众收入稳步提高。

按照土地集约化、交通便利化、位置安全化、整体美观化的原则,近年来,全镇完成了天堂民族文化广场、天堂路、天龙苑景观广场等重点项目,实施了天堂民俗文化村、民俗文化展览馆等多个项目。至2018年底,全镇实现了13个村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12个村的通村通组道路变成了宽畅平整的水泥路,自来水入户率达100%。

近日又传来喜讯,在中国农村杂志社联合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举办的“金龙鱼杯·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宣传推介活动"中,天堂镇天堂村成功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新闻推荐

天祝寻找“最美家庭”创建“美丽庭院”活动结果揭晓

天祝寻找“最美家庭"创建“美丽庭院"活动结果揭晓200余个家庭获表彰本报讯(张宗文)近日,天祝县2018...

天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天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