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一路走来天祝县旱泉沟小流域生态治理侧记
本报记者张泽三马开良
车进茶树沟村下阳屲台组时,天空有云朵飘来,一场纷纷扬扬的雪顷刻间将远山近水银装素裹。
茶树沟村隶属天祝县朵什镇,是一个安卧在祁连山宽阔臂膀内的静谧小山村,这里属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试验区,也是旱泉沟小流域生态治理区。16年前,村子两侧的山上光秃秃一片,紧邻村子的旱泉沟里流水孱弱、时有时无;16年后的今天,沿沟两侧起伏的山坡上早已换了“模样"——阳面青草丛生、植被恢复;阴面林木繁茂,云杉、桦树、野白杨等层层叠叠、生机盎然。
旱泉沟“容颜"的前后变化,得益于整个旱泉沟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多年来,正是这个项目的相继实施,这里曾经远走的绿色回首一路走来,渐行渐近、愈来愈浓。
一
“小的时候,山上的树及灌木很多,尤其是栒子较多,村里人常采栒子叶泡茶,我们茶树沟的村名也因此而来。后来,因管护不好,天气干旱,山上的树和灌木丛砍的砍、死的死,越来越少,到最后山就成光秃秃一片了。"说起过去,一直生活在茶树沟村、今年73岁的徐玉龙老人叹息声不断。
2001年,天祝县开始实施朵什镇旱泉沟小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对茶树沟村25度以上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建设面积3.3万亩。
“我们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作为工程实施的重点,建立了不同技术措施下的抗旱造林试验示范区,探索出了符合区域最佳的抗旱造林技术模式。结合退耕地林草间作、优质牧草栽培,推行舍饲圈养,对示范区退耕还林地、人工造林地以及荒山荒坡等开展不同类型的封山育林草,开展试验项目20余项,为石羊河源头综合治理和生态植被恢复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乌鞘岭保护站站长吴鸿文说。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保护站依托退耕还林科技支撑项目,相继实施了“祁连山东段退耕还林工程区植被恢复与构建配套技术示范推广"等系列项目,在天然林保护、抗旱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树种引进试验、林-草-畜林业生态模式等领域开展了实验示范研究。记者随茶树沟自然资源站站长周宏财走进林区,一棵棵云杉苍翠挺拔,昔日的荒旱地已成为大片的林地。“这些云杉全部是人工栽植的,成活率很高。"看着渐渐起来的林子,周宏财满脸喜悦。
二
旱泉沟,古浪河上游小支流,因旱而名,遇上干旱年景,沟里的水时常断流。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山上的树越来越少,沟里的水越流越小。
如今,溪流潺潺穿村而过,流水越来越大,大山曾经的伤口渐次愈合。手指山上茂盛的林子,徐玉龙老人打开了话匣子:“退耕还林政策确实好,现在我们这里山绿了,天蓝了,空气也好了,河里的水也越淌越大了,夏天、秋天来,景色确实好看得很。"
周宏财告诉记者,随着旱泉沟小流域生态的逐步恢复,大片的人工林起来了,消失多年的桦树林也又长了起来,林区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进一步凸显,旱泉沟里水越来越大就是一个明显的佐证。
“三分栽,七分管。"栽树是一时的工作,管护是长期的责任。只有加大林区管护力度,才能做到栽一棵活一棵,种一片成一片。“我们现在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全面落实各项管护任务,尽心尽责守护好这片林子,做到山有人看、地有人管、林有人护。"
生态恢复,在旱泉沟还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多,鹿走小溪旁、鸟鸣丛林中不再是传说和童话。在茶树沟村,如今村民们经常会看到从山上下来饮水的马鹿。“现在生态确实好了,山上的动物及禽鸟多得很,马鹿、蓝马鸡、狐狸我们经常见。"徐玉龙老人笑着说:“过去,人不但穷,而且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为了生计有些人就不计后果地偷伐树木,破坏了生态;现在党的富民政策好,大家的日子都过好了,生态保护的意识也明显提高增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确实是这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瑾)日前,天祝县出台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方案,旨在科学传播健康知识,广泛传授健康技能,深入倡导全民健康文明...
天祝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天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