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创新补齐贫困地区教育短板
经济日报记者李琛奇陈发明
“不能把娃娃耽搁了。”看着女儿丁吉英满墙的奖状,丁福雄下定决心从山里搬出来,让孩子去移民新村的学校念书。
2015年以前,丁福雄的家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大红沟乡东圈湾村,海拔3000多米,20多亩山坡地只能种青稞和豆子,还要看天吃饭,收成不够家里的花销。丁福雄想出门打工,但是要先骑1个小时的摩托车到乡上,再坐2个多小时的班车才能到县城,“娃娃太小,去远处走不开”。
跟丁福雄去县城打工一样艰难的是丁吉英和妹妹的上学路。到村里的教学点,女孩们要背着馍馍沿着山坡上的羊肠小道走40多分钟。下山是丁福雄和乡亲们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
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前,天祝县在各个移民点首先配套建设了学校、幼儿园。让娃娃们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不能让下一代继续贫困,成为山区村民下定决心走出大山的最大动力。
“山里的学校只能上语文和数学,音乐、美术、体育课都是老师带着我们随便玩。”2015年,丁吉英跟父亲搬到了天祝县松山镇的德吉新村,在村里的德吉幸福小学上学,“走10分钟就到学校了,有专门的音乐课、美术课教室,以前见都没见过”。
长期以来,基层教育薄弱是甘肃民生领域的一大短板。为此,甘肃省把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制定教育扶贫政策时,既确保扶持重点地区,更扶持重点学校、重点人群;既着眼当前短板问题,又兼顾长远发展,量身定制。
记者从甘肃省教育厅了解到,按照“一市一方案”“一县一清单”“一户一对策”的原则,甘肃省有针对性制定实施了“9+1”教育***专项支持计划(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乡村教师队伍、民族教育、学生资助、高校招生、留守儿童等9个专项支持计划和支持革命老区教育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聚力教育各领域,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学段的教育***政策体系,使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
依托省里出台的教育政策体系,甘肃各地立足实际不断探索完善教育扶贫机制,有效补齐贫困地区教育短板。今年秋季开学后,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学区、宁远学区等4个学区率先在直播平台上组建“阳光课堂”联盟,4个学区实行统一的课程表、统一作息时间,安排统一的老师对音乐、美术、安全教育、手工制作等课程进行网络直播教学。目前,在安定区的19个学区内,网络直播课堂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偏远教学点的艺术类课程也由以前的开不起来、课时开不足,到现在可以固定开课。(转3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韩慧文)11月23日至25日,以省老龄办副主任文新农为组长的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及医养结合专项督查组,来武威市考核督查相关工作。考核督查组先后深入天祝县、民勤县和凉州...
天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天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