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县域经济百花齐放高质量发展】 凉州区发放镇:西瓜藤上结出致富果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房惠玲
“海藏的鞭麻洪祥的蒜,发放的辣椒红艳艳,马儿的西瓜甜又圆。”这是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内流传的民间俗语,也是当地老百姓对自己农产品的一种自信表现。
近年来,凉州区发放镇按照“园区化建设、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思路,形成了城郊片区日光温室西瓜生产区、中部片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区、沿沙片区露地蔬菜和粮食功能生产区,建设王家墩1000亩露地辣椒、六畦雨康千万株瓜菜种苗繁育基地、新兴鑫满园无花果采摘园等14个经济作物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示范点。
时下,走在凉州区发放镇的乡间道路上,一座座日光温室整齐排列,温室大棚内空气湿润、阳光充足,一颗颗色泽艳丽的西瓜在吊起来的藤蔓上快乐地成长着。
“你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一片区,以前是零散、碎片的撂荒土地,没人耕种,我们把这里的小块地流转过来拼成大块土地,统一规划设计水、电、路、棚,统一施工建设,实施节水节能一体化。从建棚、新品种引进、生产、种植、采收、销售到冷链仓储、物流,都有专业的企业、合作社和劳务队从事服务。引进了北京鹏程万达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实行订单化种植,延长和补齐了产业链,实现产、供、销系统化。目前,引领带动凉州区日光温室西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万亩以上,辐射西瓜种植农户6000多户,年总产量达18万吨以上。”凉州区发放镇副镇长翟龙龙说。
在自己的钢架大棚内,发放镇贾家墩村西瓜种植户赵万峰正弯着腰一边摆弄着西瓜藤蔓,一边查看着西瓜的长势情况。
“我们村1993年的时候开始种植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2010年转型种西瓜。西瓜种植劳动强度低,人也轻松。以前种一年四茬的大棚西瓜,这几年改成了一年三岔的日光温室西瓜。虽然茬数少了,但产量高了,收入并没有减少,原因是把大棚的土墙拆掉后地的总面积大了,种出的西瓜也多了。我现在的3个钢架大棚长60米、宽16.5米,一个棚栽3500个苗子,产量在1800斤至2300斤,价格也比较好,夏天最便宜也要卖到1.8元,春节期间能卖到3元左右,三茬下来净收入有6万多元。”赵万峰说。
发放镇贾家墩村党支部书记赵万文告诉记者,目前,贾家墩村种植西瓜技术已成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化。销路更不用愁,走的都是订单农业模式。本地不卖,全部发往外地,西瓜产业已成为全村致富增收的好产业。 (转3版)
新闻推荐
今年“双十一"“非必要不网购"蒋新文随着“双十一"的来临,许多人已做好了网上购物的准...
武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