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五凉文化 传承历史文脉 写在“五凉”文化论坛举办之际

武威日报 2021-09-24 18:36 大字

本报记者甘曜毓

弘扬五凉文化,传承历史文脉。作为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十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的分项活动之一的“五凉"文化论坛,将于9月24日14时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来自国内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们将齐聚一堂,共话“五凉"文化。

武威,古称凉州,是一座既有足够历史长度,又有足够文化厚度的城市,享有“五凉京华,河西都会"的美誉。天马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浓郁,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绚丽篇章,构成了凉州文化的丰富内涵,积淀了武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史不绝书"的五凉文化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在中华文明史上大放异彩。

在承东启西延祚中华文脉、东进西延开启隋唐文明、继古开今繁荣近现代文明的历史长河里,凉州一直是河西走廊与丝绸之路重要枢纽。

西晋永宁元年(301年),张轨出镇凉州,拉开了五凉政权经营河西的序幕。此后,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政权先后更迭。五凉时期,中原动乱,北方偏安,武威相对独立和安定,成了中原避乱者的乐土。其中的硕儒贤哲以中原文化使者的身份,在凉州或参政为官,或著书立说,或收徒授业,加上本地众多文人学士的推动,中原文化与西域外来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和本土文化在凉州融合传播发展。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希腊、罗马、印度文化涌入凉州,多种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融合,诞生了汲取多种文化特色的五凉文化。

五凉文化在武威留下了大量文化遗存,如天梯山石窟、鸠摩罗什寺、灵钧台、大云寺等。五凉时期的英才俊杰、礼乐制艺、诗词文赋和译文典籍,见证了五凉时期的武威是西北地区的一块“文化高地"。

五凉之后北魏统一了中国北方,寓寄凉州的中原学者和河西本土学者大量东迁,使中原大地激荡起五凉文化的余波大澜。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载:“十六国以来,河西是当时北中国保存汉族文化最多,又是接受西方文化最早的地区。西方文化在凉州初步汉化后,再向东流。"赵俪生先生认为武威是十六国时期北中国的文化中心,将武威称为“具有全国意义的三大据点之一"。可以说,“五凉文化"是隋唐文化的源头。

五凉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极为深远的文化影响,也给武威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无穷魅力。

近年来,武威市高度重视文研工作,加大对五凉文化的研究、挖掘和整理,不断展示放大凉州文化魅力,提升武威文化影响力。

举办以五凉文化为主题的宣讲学习活动,形成普及研究学习五凉历史文化的社会氛围。常态化举办以五凉文化为主题的“凉州讲坛"活动,先后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河西史地与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举办了五凉文化研讨会,挖掘五凉文化的内涵精髓。

积极开展五凉文化挖掘整理研究工作,推出一批五凉文化专题学术作品。挖掘整理五凉时期的文献,编印《五凉书目提要》;出版发行以历史记载为依据,选取五凉时期活跃在河西大地的宋纤、祈嘉和索袭等19位名儒,展示其生平事迹与学术成就的《五凉名儒》;编印出版《凉州文化研究之“五凉文化"专刊》,加大五凉文化研究力度。组织撰写《话说五凉》文化读本,创意设计《图说五凉》文创产品,生动直观展示五凉历史文化。

创新五凉文化宣传方式,创作录制《话说五凉》文化短视频节目,利用多媒体传播途径传播五凉人文精神,推动五凉文化传承。

成立五凉文化博物馆,围绕“承前启后,继绝扶衰"的五凉文化特征设计布展,采用背景、模型、文物、多媒体及辅助展品等组合方式,动态立体呈现博大精深的五凉文化。

琵琶且拢弹新曲,高调依然在五凉。站在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新的起跑线上,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武威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大凉州文化弘扬研究,深入挖掘史不绝书的五凉文化,吸收先进的文化、拥抱外来文化,提炼自己独有的气象、气度和气脉,提升武威人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从而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副其实,“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实至名归。

新闻推荐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在武进行学术考察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在武进行学术考察每日甘肃网9月13日讯据武威日报报道(记...

武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威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