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 一年如何种出四茬西瓜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实习生 孙晶
“一年四季都不闲,面朝黄土背朝天,春夏秋冬种西瓜,四季都卖好价钱。”这是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武威市凉州区大柳镇瓜农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武威市凉州区大柳镇大力推行“一镇一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 “西瓜专业镇”,创新推广“一年四茬”西瓜高效种植模式,实现了西瓜四季供应的产业链。
四茬西瓜让生活有了盼头
冬季的河西走廊虽然寒冷,但武威市凉州区大柳镇烟房村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却是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让这个寒冷的冬季变得温暖。
走进烟房村的日光温室大棚里,一个个绿油油的西瓜整齐地吊在瓜蔓上,长势喜人。
瓜农韩鹏青告诉记者,他是从2009年开始种植西瓜的,已经种了11年了。刚开始的时候西瓜产量低,价格低,收入也低,主要原因是种植技术不过关。后来镇上给每个村配了专门的技术指导,指导大家种植西瓜。同时,他自己也通过看书,在农业网站上学习,慢慢地摸索西瓜种植技术,现在自己也是半个西瓜专家了。一看瓜叶子,就知道是缺什么肥料了,还是该浇水了。
韩鹏青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家有八亩地,因为劳动力有限,种着一个20间的西瓜大棚,一间棚有三米六,一个大棚是七十二米,就这一个大棚,一年四茬西瓜的收入比在外面打工要高很多。西瓜一年四季的价格不一样,春天的西瓜价格最好,按箱卖,一箱四个西瓜,能卖到一百二十元,夏季价格低一些,八毛至一块,年平均大约在一块五左右。2020年,他的四茬西瓜产量有两万多斤,纯收入差不多五万多了。
“这几年通过种西瓜,在武威市也买了楼房。我们准备翻过年再种一棚西瓜,下一步的目标就是给儿子买辆车……”韩鹏青高兴地说。
据了解,目前武威市凉州区大柳镇累计建成日光温室2880座,面积5766亩,80%以上的日光温室以种植西瓜为主,种植规模达到2300座,4600亩,其中,大柳、烟房、桥坡三个村整村种植日光温室西瓜。
新品种受消费者青睐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武威市凉州区大柳镇依托现有发展基础,在日光温室西瓜产业提质增效上下功夫。重点从新品种引进、产业模式培育、强化技术指导、建全产业链、品牌培育、引进合作社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群众“看得见、学得上、效益高”的日光温室产业精品亮点。
大柳镇农机站站长刘宗亮告诉记者,大柳镇日光温室西瓜之所以发展得好,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实现了标准化技术规范生产。这里的日光温室西瓜从“产供销”环节都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遵循农药安全间隔期,出售西瓜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确保上市西瓜质量安全。创新推广的“一年四茬”西瓜高效种植模式,实现了西瓜的周年生产,四季供应。
同时,为解决品种老化、单一、效益不高的问题,这几年,镇上引进的新品种有20多个。目前,试验推广的“黄肉京欣”“西瓜王子”等新优特品种都是订单种植。这些新品种西瓜含糖量均高于其他老品种,口感更好,深受消费者青睐,在瓜菜批发市场上处于紧俏抢手势态。
“订单种植”让瓜农不愁销路
据凉州区大柳镇镇长李万生介绍,为了解决西瓜销售问题,近年来,大柳镇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行“订单+种苗+指导+收购+销售”订单农业模式,做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
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定的产、供、销产业链条,即保障了种植户的经营收益,又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减少了中间商的利润,使农户获得了最大的种植收益。产品销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高端市场且出口海外市场,具有较强的发展前景。
2019年底,通过多次洽谈,成功引进北京鹏程万达果品有限公司、山东潍坊志军果业有限公司2家企业落户我镇,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生产模式,示范种植“西瓜王子”“皇尊一号”等西瓜新品。
生产过程由公司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收购。在生产上严把产品质量关,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并建立台账,标记授粉日期,适时分批次采收,保证西瓜品质及成熟度,实现了产地、质量可追溯。公司注册了“糖见”商标,统一包装,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北京、广州和出口海外等高端市场。既实现了农户增收,又提高了“大柳西瓜”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李万生说,下一步,大柳镇将进一步加大西瓜新品种的筛选推广力度,全面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做大、做强、做优“大柳”西瓜品牌,形成“甘味”精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凉州全力搭建消费扶贫供销体系促农增收每日甘肃网12月28日讯据武威日报报道(张辉文他经国)今年以来,凉州区坚持按照&ldq...
武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