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加速度”凉州区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十大产业”综述

武威日报 2020-07-08 18:16 大字

跑出“加速度"

——凉州区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十大产业"综述

武威日报记者张尚梅

地,还是那块地,只是田成方、渠相通、阡陌菜花黄。人,还是那些人,只是会种养、懂技术、猪牛满圈装。

村,还是那个村,只是屋舍美、交通便、花香梦里藏。

这——是凉州区。

凉州不“凉"米粮川!凉州是个农业大区,农村人口占比大,农业资源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发展的优势在农业,希望在农业,短板弱项也在农业,农业潜力未挖掘。去年以来,凉州区科学审视农业农村发展的弱点、难点、痛点,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要求、探索新思路,深入挖掘农业农村工作的切入点、突破口、增长点,持续厚植发展优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群众主体,加快建设“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猪鸡菜果菌薯药草“十大产业"及肉鸽产业,以绿色循环农业为导向,以群众长远可持续增收为目标,以节水优质高效农业为重点,调优种植业、壮大畜牧业、提升林果业、振兴奶产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种出好产品、创出好牌子、卖出好价钱"。

谋划:走产业发展之路

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凉州区的农业产业该如何突破瓶颈,站在上风口?

在综合考虑区域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凉州区高站位谋划、高起点规划,因地制宜出台脱贫致富举措,点亮了农民的新希望,走出了一条群众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围绕“三大特色产业带"建设,制定了《凉州区加快建设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十大产业的实施方案》《2020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肉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明确了“牛羊猪鸡菜果菌薯药草"十大产业及肉鸽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通过抓规划制定、项目建设、示范引领、利益联结、模式创新、质量品牌、政策扶持、机制保障,突出发展牛产业,全面振兴奶产业,着力提升羊产业,转型升级猪产业,规模发展鸡产业,大力发展菜产业,提质增效果产业,做大做强菌产业,稳步发展薯产业,壮大发展药产业,加快发展草产业,培育发展鸽产业,着力打造“醉美凉州、地道农产"品牌形象,为凉州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武威众兴菌业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循环经济产业园

该区提出,在张义、黄羊、西营等山水灌区,重点布局以食用菌、胡萝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作物和鲜食葡萄、核桃、皇冠梨等经济林果为主的沿山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规模养殖,着力建设沿山特色生态经济产业核心区。在武南、双城、永昌等井水灌区,重点布局以设施瓜菜、露地蔬菜种植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沿川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猪鸡养殖业,培育肉鸽、花卉等特色产业,着力建设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生产区。在长城、清源、吴家井等镇和九墩滩、邓马营湖生态建设指挥部重点布局以酿造葡萄、露地蔬菜、戈壁农业、优质饲草和甘草、肉苁蓉等中药材为主的沿沙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黑牛、汉和牛等高档肉牛和奶牛养殖业,着力建设沙漠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引领:走示范带动之路

凉州稳,农业必须稳;凉州美,农村必须美;凉州富,农民必须富。在凉州,“农与地"是绕不过的字眼。

谁来种地,怎么种?怎样让有限的土地上无限度生金长银?凉州区让种植能手、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舞动“农"头、示范引领,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较好地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怎样种好地"问题。

“花巷深深深几许,掩了来时路,掩了归去痕。"提起“深花巷子",你可能会想到丽江的大研花巷、香格里拉的独克宗花巷,暗香盈、笑声轻,巷子里有白云飘、有彩蝶舞……这恍若梦中的美景即将在清水镇亮相。

寻芳香而去,在清水镇河西村一处日光温室大棚里,各色三角梅争奇斗艳。棚主人告诉记者,目前有6座80多种颜色的三角梅供应周边市场和本市客户,准备再继续扩大规模,让“深花巷子"名副其实。

清水镇有种植鲜花的深厚基础。“深花巷子"鲜切花产业园负责人谢复奎是有着多年鲜切花种植经验的土专家,这次投资建设园区,是有备而来。他说,园区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由种植大户带头建设,主要种植康乃馨、玫瑰、非洲菊等鲜切花,年可生产鲜切花1000万株以上,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以上,纯收入可达800万元以上。

走进清水镇深花巷子鲜切花产业园建设基地,占地106亩的23座高规格温室大棚沿村道一字排开,已定植75.2万株花苗。“镇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着力打造‘深花巷子’特色旅游。"清水镇党委书记陈万林说,园区建成后将是凉州区乃至全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景观最好,档次最高的花卉示范园之一,可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和增收,加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清水镇一张靓丽的产业“名片"。

产业园一头连着工业、一头连着农业,一边接着城市、一边接着农村,是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凉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彬德说,如今,一些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场。

园里的果、棚中的牛、曾经撂荒的土地……这些农民眼里再普通不过的事物,现在都成为凉州区脱贫致富新路子。立足资源优势,全区紧紧围绕“菜篮子"“肉铺子"“奶罐子",坚持“规模化、区域性、多品种、高效益"发展方向,种植结构调优调顺、畜牧发展牧歌嘹亮、循环农业劲头十足,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建设:走项目带动之路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近年来,凉州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伊利乳业、优然牧业、牧原生猪、德青源金鸡、众兴菌业、海升水果胡萝卜、嘉禾佳酱菜、亚盛田园牧歌饲草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按照每个产业都有一个或几个龙头企业带动,以企业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健全完善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打造种植、养殖、加工全产业链,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

——凉州区金鸡产业扶贫项目青年鸡区、蛋鸡一区、蛋鸡三区已投入养殖,存栏鸡60万只。2020年3月复工以来,蛋鸡二区鸡舍钢结构主体框架已基本完成,计划10月中旬转场养殖。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带动24个镇的197个村、3009户贫困户、8691名贫困人口,每年每户可获得2410元固定分红。

——凉州牧原年出栏1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养殖5场已建成投产,存栏生猪1万头。一期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出栏生猪20万头,可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解决就业400余人。通过生猪产业带动凉州区25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实现脱贫致富,就近安排贫困户就业增收。

——省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示范性牧场项目武威市优然牧业万头现代化奶牛养殖示范牧场项目在凉州区长城镇复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鲜奶约8.03万吨,年平均营业收入为4.8亿元。可带动周边地区青贮玉米种植3.3万亩,覆盖有机饲料种植面积3.5万亩,新增就业200多人。

——双城镇万亩标准化露地蔬菜基地及华中现代农业15万吨冷链物流产业园,年可产销各类蔬菜50万吨左右,产品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及湘、鄂、浙、沪等地市场,可带动当地2000多劳动力就业。

如今,在这片广袤的田野上,阡陌纵横,到处呈现着生机和活力。一项项产业规划振奋人心,一个个农业项目加速推进,一座座农业种植园勃发生机;农业龙头企业日益壮大,特色农业遍地开花,现代农业异彩纷呈。

发展:走结构调整之路

产业是富民的坚实基础。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这既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所在。

邓马营湖生态建设指挥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点上,茴香、甘草、黄芪长势喜人,农民们正忙着除草,一派繁忙景象。指挥部负责人介绍,示范点统一流转富强新村、荣华新村2个村土地3200亩,种植茴香、甘草、黄芪、板蓝根等中药材。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播种、施药、收获机械,全程机械化作业。甘草亩产量可达1700公斤,亩产值可达7500元,亩纯收入可达3870元。

800亩地,自动喷灌机完全作业一次15个小时就完成,这和人工浇水是完全不能比的。在位于邓马营湖生态建设指挥部,甘肃亚盛田园牧歌草业集团投资建设的1.2万亩苜蓿种植基地上,几台自动喷灌机如“千手观音"挥动水枪喷射,瞬间,裸露的地面就湿漉漉、水汪汪了。指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可年产优质牧草0.96万吨,带动务工人员110人以上,人均年务工收入3000元以上。

西营镇兴年合作社皇冠梨种植基地

借助“凉州养牛贷",凉州区集中力量抓好万头优质能繁母牛引进扩群工作,目前,发放“养牛贷"5894万元,投放能繁母牛4000多头,牛存栏42.54万头,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出栏11.69万头,同比增长26.79%。

依托武威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优然牧业现代化奶牛养殖示范牧场项目,打造奶业全产业链。目前,存栏奶牛2.82万头,同比增长33.02%;奶产量3.05万吨,同比增长33.02%。

依托武威普康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大力推广湖寒、杜湖、澳湖等杂交模式,推进肉羊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目前,羊存栏131.91万只,同比增长17.37%;出栏36.09万只,同比增长55.23%。

加快凉州牧原生猪产业化项目建设,鼓励支持规模养猪场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开工建设规模养猪场8个,猪存栏57.78万头,同比增长20.73%;出栏45.08万头,同比增长8.31%。

加快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突出抓好规模养鸡场标准化生产,推进蛋肉鸡集约化发展。目前,鸡存栏364.77万只,同比增长39.72%;出栏95.94万只,同比增长81.77%。

依托华中农业、清青农业、杨八合作社等企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以制干辣椒、娃娃菜、大蒜等为主的露地蔬菜。目前,落实种植面积35.8万亩,落实双城、清源、张义等6个万亩露地蔬菜产业园区。全面开展经济林果分类施策提升行动,改造提升经济林果14.8万亩,着力发展林下经济,重点抓好西营前兴、黄羊横沟皇冠梨,松树南河、吴家井新建温室鲜食葡萄,新华、金塔薄皮核桃等16个示范点。按照食用菌产业发展布局,落实菌棚657座26.45万平方米,已栽植菌棚352座。

着力打造河西走廊高品质饲草生产基地和商品化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落实饲草种植面积22.1万亩。

大力推进肉鸽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养殖,构建“一园、五基地",推进肉鸽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全区存栏肉鸽8.01万羽,出栏肉鸽9.4万羽。

变的是思路、不变的是目标。凉州区紧紧抓住“水权"这一牛鼻子,坚持以水调结构、以水定产业,按照“稳粮、优经、扩饲"要求,大幅压减高耗水、低效益作物面积,突出发展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大力发展优质饲草。

提速:走现代农业之路

又到采菇时,韩佐镇头畦村武威万腾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秀珍菇生产区人来人往,成品菌袋堆得像小山一样,一股菌菇的清香扑鼻而来。公司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区修建食用菌专用温室50座,至2019年底,秀珍菇生产规模达到100万袋,出菇600吨,实现销售收入580余万元。园区按照“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贫困农户凝聚在产业链条上,实现了贫困农户零投入分红、零距离就业、零风险发展,使贫困农户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2019年全镇有16户农户自主经营发展秀珍菇产业。凉州区食用菌的发展呈现出企业工厂化生产和合作社、农户传统生产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2019年底全区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1家(众兴菌业),年生产食用菌3.5万吨,有食用菌日光温室315座411亩。

清源镇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

用工业化理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扩大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凉州区通过引进外域龙头企业,扶持壮大本土龙头企业,落实农业种植示范点171个15.2万亩,其中:500亩以上种植示范点146个15万亩(蔬菜51个4.3万亩、中药材11个0.84万亩、马铃薯15个1.4万亩、青贮玉米58个6.25万亩、苜蓿6个1.5万亩、啤酒大麦2个0.55万亩、其他3个0.17万亩),食用菌示范点11个913亩,50亩以上日光温室示范点14个0.15万亩。全区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0家、市级27家。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32家。

产业要发展,政策是先导,有力的奖补政策对特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撬动作用。凉州区制定了农业产业化发展2020年奖补扶持政策,通过金融信贷、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方式,鼓励引导镇村和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发展特色产业。对引进优质能繁母牛50头以上企业(合作社)或存栏500头以上和牛、黑牛等高档肉牛的养殖场,给予年利率5%的贷款贴息,周期为3年。存栏能繁母猪300头以上或生猪2000头以上的养殖场补助40万元。对集中连片新建日光温室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万元。对集中连片种植露地蔬菜500亩以上的示范点,每亩补助200元。对食用菌袋栽100万袋以上或畦栽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一次性奖补10万元。

如今,在凉州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已成功代替了小农生产、分散种植、粗放经营、人畜作业的传统模式。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让农民的钱包更鼓了,腰杆更挺了,生活幸福指数更高了。

未来:走绿色发展之路

走进新时代,以产量论英雄的生产理念已成为农业发展的过去时。

专家认为,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加强市场组织体系建设,完善品牌建设标准体系,加强品牌培育,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凉州区不断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质量优先、质量兴农的理念正在全区快速普及。

如今,在凉州大地,新品种、新技术、新型职业农民这些关键词贯穿了农业、农村工作,其目标只有一个:提质增效又增收。

“凉州黑牛肉"缘何能吸引顾客?“优秀的肉牛基因加上科学的饲养技术,使凉州黑牛肉外观、口感以及营养指标均达到顶级水准。"凉州黑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这样说。

谢河镇谢河村饲草种植基地

品牌叫得响,价格自然好。黑牛肉成品被分割成不同部位进行销售,最好的部位雪花肉每公斤能卖到1600元。

质量是农产品的“里子",品牌是农产品的“面子",“里子"好了,“面子"才能好。凉州区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着力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鼓励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社实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培育了“沼然绿"小乳瓜、“诚坤"小番茄、“西凉红"枸杞、“黄羊河"糯玉米等30多个农产品知名品牌,“凉州核桃"“凉州皇冠梨"“凉州黄白花牛"“凉州羊羔肉"获得地理标志商标;2019年凉州区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莫高葡萄酒、黄羊河甜糯玉米、红太阳甘青面粉、“沼然绿"小乳瓜、旦马黑牛肉5个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目录,“黑牛"牌高档雪花牛肉、“黄羊河"牌糯玉米在2019年第二十届绿博会上荣获金奖;四坝镇的“沼然绿"小乳瓜、玉霖公司的“桂花和牛肉"、智信达公司的“西凉仙紫"葡萄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绿色“福地"熠熠生辉,金字招牌不断擦亮。凉州区加快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的对接融合,健全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成区级追溯指挥中心1个,区、镇追溯监管平台43个,实现对30多个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四挂钩"工作机制,将“三品一标"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国家追溯平台,实施追溯的企业“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溯",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顶乐富硒牛肉"品质完全达到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标准,被指定为中国航天员牛肉专用基地。古城旺河公司散养乌骨鸡所产鸡蛋富含锌、碘、硒等多种微量元素,有机钙含量是普通鸡蛋的6倍,胆固醇是普通鸡蛋的1/3,乌骨鸡肉质乌黑结实、味香鲜美,富含多种氨基酸,被誉为“药鸡"。

武威普康养殖有限公司

今天,绿色已成为全区农业生产主色调,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借助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实现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用历史的眼光看凉州,这里“人烟扑地桑柘稠";用现实的眼光看凉州,也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如今,凉州区已成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粮食生产和生猪调出大县、全省肉牛产业大县、肉羊产业强县、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北方冬春设施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加大种养结构调整,乡村产业规模“从小到大";构建优势产业体系,特色富民产业“从有到优";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产品品质“从低到高";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农业生产管理“从粗到精";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带贫益贫能力“从弱到强"……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过去几年凉州区农业产业发展,或许“跨越"最为合适。在培育壮大富民产业这份答卷上,凉州区干部群众正留下别样的精彩。

新闻推荐

武威 签约项目“生态优先”

本报武威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伏润之)第二十六届兰洽会期间,武威市共签约项目22项,总投资58.61亿元。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

武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