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产业助脱贫

武威日报 2020-05-12 21:02 大字

2017年,凉州区韩佐镇头畦村引进食用菌秀珍菇产业,成立了万腾源食用菌扶贫产业园。近年来,小小的秀珍菇为全村开辟出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菌菇产业助脱贫

本报记者甘曜毓高德强

过去,每逢春耕,徐建梅都会朝向祁连山,一遍又一遍祈求雨水丰润。

徐建梅家住凉州区韩佐镇头畦村。这里地处山水灌区,水资源紧缺,土地贫瘠,当地村民以种植冬小麦、玉米等低效益高耗水的农作物为生,全村406户,其中113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种啥赔啥,村里的人都把庄稼撂荒,跑去外地务工。"徐建梅回忆。但现在,她不再祈求大山的恩赐。

“徐建梅,那你现在咋不求山了?"

“靠天吃饭致富慢,靠山吃饭没期盼。"

2017年,头畦村引进食用菌秀珍菇产业,成立了万腾源食用菌扶贫产业园。今年3月,徐建梅把自家的3亩地流转给产业园,开始了自己的务工生活。对未来,她满怀憧憬,“现在坐在炕头是股东,下了炕头能务工,脱贫致富还是得靠自己。"

秀珍菇,原产于印度,后来被引进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来自“水乡"的新品种落户西北山沟沟会不会“水土不服"?

“种植菌类,西北自然资源比沿海地区略胜一筹。"万腾源食用菌扶贫产业园负责人郭骅说,秀珍菇对生长温度要求非常苛刻,东南沿海地区夏天温度高,秀珍菇产出质量低,而在武威,常年低温,十分适宜秀珍菇生长。目前,万腾源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已建成50座秀珍菇温棚共50万棒,1座棚年产量1万斤。

产量高,销量愁不愁?“愁啥?我们的秀珍菇品质好,产能都跟不上市场需求。"郭骅信心十足。头畦村生产的秀珍菇主要销往新疆、青海、宁夏等地,丰产期一到,供不应求,外地客商的冷链物流车等在村口抢购。去年,头畦村秀珍菇收益就达到350万。

秀珍菇的好一时半会说不完。“过去种地大水漫灌,平均1亩地用水690方水,以去年水价计算,1方水40元,一年50亩地的水费高达138万元。"郭骅又给记者算了笔水账,同样是50亩地的食用菌产业园,一年只用2500方水,水费只用10万元左右。

10倍的水费差距,带来的不止10倍的经济效益,更是为头畦村打造出脱贫致富的“造血"产业。产业园全面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贫困农户凝聚在产业链条上,实现了贫困农户零投入分红、零距离就业、零风险发展,使贫困农户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按照企业、贫困户“双向自愿"原则,头畦村将财政专项扶持资金140万元采取折股量化的方式,由村委会为主体投入园区,园区每年按8%分红给村集体。分红再按照2:8的比例由村集体和全村1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收益,村集体经济每年收入2.24万元以上,贫困户每户每年收益780元。园区还通过流转土地增加群众资产收益,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00多亩,涉及21户,其中贫困户4户,年亩均流转收入400元。

此外,产业园还向周边农户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长期务工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每月可获得2700元左右的稳定务工收入。

“过去种地一年晒三年穷。"产业园工人马菊兰在园区务工4年了。2016年以前,马菊兰还是贫困户,家里4口人种2亩小麦、玉米,怎么算都脱不了贫。“现在就近务工,方便不说,月工资3000多元,攒劲得很。"务工第一年,马菊兰脱贫了。

建厂至今,产业园已经为工人发出150万元工资。发出的工资不光是“真金白银",提振的更是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以前,男人们出去打工挣钱,我们这些留家妇女被家里的老人小孩拴牢了。"产业园工作量小,像马菊兰这样的女性务工人员在产业园达到99%,拓宽了头畦村留家妇女的增收渠道。

“村里的妇女顶起了秀珍菇产业的‘半边天’,以后还要培养她们做村里致富的‘排头兵’。"郭骅已经为产业园画好未来蓝图。今年,产业园扩大规模增加30座棚,鼓励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承包,自主经营发展。“产业园已经把致富的舞台初步搭好,接下来要让更多老百姓上台唱好‘致富曲’。"

新闻推荐

砥砺奋进共谱新篇 武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闭幕侧记

本报记者韩筱蓓见习记者张婷大计已经擘画,蓝图已经绘就。武威大地,正汇聚磅礴伟力,孕育着新的希望。5月10日下午,参加武威市...

武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