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讲堂”传播大能量

武威日报 2019-07-26 18:57 大字

“小讲堂"传播大能量

本报记者范武平

每周五晚上8时30分,位于武威城区明清一条街西段南侧的武威天梯国学堂,一批喜爱传统文化的市民聚集在此,聆听讲座、诵读经典、研习书画、探讨国学,共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7月12日晚,记者走进天梯国学堂,负责人王生俊正在主讲《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从我们记事起,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尊敬长辈。在学校上学,老师也教导我们要多帮父母做家务,对父母有礼貌。‘孝’的意识,自小便在我们的内心深深扎根。"这是王生俊主讲的开场白。随后,王生俊围绕“孝"观念的产生,讲述了“卧冰求鲤"“黄香温席"“涌泉跃鲤"等耳熟能详的故事,不时博得现场市民的阵阵掌声。

7月19日晚,记者再次来到天梯国学堂,讲师陈茂顺接着“百善孝为先"的话题展开论述。他认为,有国才有家,有大孝方存小孝,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做做表面文章,而要印在心里,践于行动,记住感谢养育之恩,让父母实现其美好愿望。作为儿女,自己要立正身、走正道、创正业,对社会贡献越大,施爱于众人越多,给父母的孝就越大。

武威天梯国学堂成立以来,一批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士从学习咏读文化经典开始,始终坚持宣传普及经典,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内心感悟,影响和感化人们尊道、重德、举仁、崇礼、尚智、诚信、守法。

义务讲课传承文化

“开办国学讲堂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国学、诵读经典、传承文化。"提起开办的初衷,天梯国学堂负责人王生俊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甘肃“最美五老"获得者田多如,甘肃第二届道德模范、爱心使者陈茂顺,全国人大代表、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妇委会主任王秀兰,退休干部王守德等人都参与到国学讲座中来,他们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道与良知文化》《弟子规》及时事政策等,提前备稿、提前演练。讲座中,紧扣主题、层层推进、旁征博引、深刻论证,既发人深省又生动有趣,常常博得听众的喝彩和好评。

“不管谁来讲课都是义务的,没有任何报酬,只有一杯热茶水。"王生俊告诉记者,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志愿者,田多如、王守德、陈茂顺等一批人,致力于国学文化的传承、推广、普及,为他人及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辅导、帮助和奉献,从来没有人提及过报酬。潜移默化受益终身

“国学的厚重,值得慢慢品味。深读国学经典,让人其乐无穷。"退休干部王守德告诉记者,这几年,武威市把推广国学经典教育作为培树文明之风的有力抓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几年来,天梯国学堂雷打不动举办国学讲座,足迹遍布三县一区的学校、企业、社区、特教场所。每周五晚上,他们放弃休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奔波着。

“带孩子听了孝道讲座后,回到家孩子主动问,妈妈,你洗不洗脚?当孩子第一次端来洗脚水、递上擦脚毛巾时,我心里无比激动!"带着孩子前来聆听讲座的杨女士说,讲座让她受益匪浅,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植于孩子幼小的心灵。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会让人们特别是孩子受益终身,国学堂起到了“小讲堂"传播大能量的引领作用。

“一座城市,要有城市精神,传统文化则是城市精神之源。"退休干部王守德说,当前武威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要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们自觉践行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向善、向上的力量,为创建文明城市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并把这种精神动力贯穿到城市发展中,助推城市发展。

新闻推荐

人文情怀 生态之城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丝路寻踪社会实践队武威印象小记

人文情怀生态之城——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丝路寻踪社会实践队武威印象小记本报记者孙煜东7月15日至18日,中山大学...

武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