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涛村里话往昔
松涛村里话往昔
本报见习记者董丽俊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武威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从羊肠小道、泥泞小路到“村村通"公路,从书信到微信,从露天电影到数字电视……群众的生活早已驶上了发展“高速路"。
一
连日的阴雨天后,天终于放晴,走在凉州区的乡间小路上,新鲜空气扑面而来,鸟儿在枝头高歌,和风掠过树叶,使人心旷神怡。一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图景跃然眼前。
走进金羊镇松涛村,沿着道路一路前行,柳湾河曲径通幽、流水潺潺。村庄安静祥和,房屋错落有致,街道干净整洁,两侧树木绿意盎然,孩子们尽情嬉戏,朴素的乡间透着一派欣欣向荣。
“喜得孙女满堂彩,阖家欢乐幸福多,恭喜恭喜!"这天是刘伟生孙女满月的喜庆日子,亲朋好友纷纷前来贺喜。亲人团聚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屋子里欢声笑语不断,大家感慨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幸福快乐的好日子。
聊到家乡的变化,离家30多年、常年在外务工的亲戚李鹏打开了话匣子:“这些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来一次变一个样,从平房搬到了社区楼房,外出就能搭乘公交车,有个头疼脑热就去村卫生室看病,现在这生活和城里没啥两样。小时候进城赶庙会全靠两条腿,遇上刮风下雨就成了泥人,哪像现在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走哪都方便。那时一家十几口人,全靠老父亲一人养活,逢年过节的时候拿着布票买些布料,做套新衣服,然后哥几个轮着穿,轮到我穿时,就成了补丁裤,比现在年轻人流行穿的破洞裤还要破。"听到这里,亲戚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松涛村的变化让村民倍感自豪。“很多外出打工回来的人都不敢相信,这是自家村子。"村民于大爷指着村里的文化墙感慨不已。
二
走进许虎老人的家里,庭院中,老人搭了一个瓜架,种着黄瓜和西红柿等自家吃的菜,瓜架的边缘鲜花尽情绽放,无比艳丽。
年轻时的许虎是开拖拉机的能手,奔忙在生产建设的最前沿,在九墩滩开垦荒地,挖路铺设管道,运输建设材料,夜以继日的劳作。“过去条件艰苦,日子困难,我们也过来了,只要下苦干,好日子总会来的。"回想起过去的生活,老人眼里噙着热泪动情地说。当工人苦了一辈子的许虎老人,如今68岁了依然闲不住,村里老人都说他是闲不住的“许老汉"。前些年,在惠农政策的扶持下,他鼓励儿子积极创业建起了养殖场养殖肉牛,儿子负责向外运送肉牛,给牛拉草、喂食、饮水成了许虎每天的必要工作,在老人吃苦耐劳、勤劳持家的影响之下,儿子儿媳也深深地明白只有吃苦耐劳、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过上好日子。这几年养殖收益不错,儿子搬上了社区新修的楼房,去年又买了辆小汽车,时常带着家人外出游玩。“父母就是我的榜样,生活总是先苦后甜,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儿子许殿平告诉记者。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几十年来风风雨雨,太不容易,现在苦日子都过去了,未来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许老汉"感慨地说。
三
“一路走,一路看,农村生活大转变,农商银行正在忙,大批人们来存款;商业繁华一条街,喇叭音箱在唱歌,车辆行人特别多,热热闹闹真红火;柏油马路一条线,卫生面貌不一般……"熟悉的三弦响起,引人眼球。下午4点多,村里老人聚集在松涛寺前的大树下歇凉。70多岁的刘大爷是一名贤孝爱好者,最爱在此时唱几嗓子。
周末前来松涛寺游玩、柳湾河垂钓的游客络绎不绝,鱼塘老板赵鸿告诉记者:“每天来钓鱼的游客很多,进入夏季是生意旺季,收益越来越好。"
前来钓鱼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已经在柳湾湖钓鱼3年多了,周末的时候孩子也喜欢过来游玩,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我们都很喜欢。"
曾经的荒地“变身"美丽的公园,供村民们闲庭信步;被人废弃的养猪场,如今成为花团锦簇、遍布绿茵的杏林;原来漂着垃圾的柳湾河现在变得干净清澈,松涛村以生态化、特色化、本土化理念,建设新型农村。目前,松涛村已成为城区市民夏季休闲娱乐的首选地之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和乐景象,是人们心驰神往的乡土景象。如今的松涛村,一派现代化的农村风貌:一幢幢现代化的社区楼房,一条条宽阔平整的马路……美丽乡村的建设,使村民的居住条件、文化生活、医疗卫生等有了质的飞跃,让村民对“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有了更多期许,就像歌中所唱一样“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画卷,正在武威大地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武威市土壤污染防治有序推进本报讯(李萍禹阔海)今年以来,武威市严格落实《武威市2019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一手抓污染治...
武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