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之路 武威城区公交改革系列报道之一

武威日报 2018-06-28 03:29 大字

本报记者 马开良 王瑾

有人说,公交车是一个城市的窗口,是一个城市的脸面。也有人说,了解一个城市,就从乘坐当地公交车开始。

2017年7月31日,对于生活在武威城区的每一个人来说是欣喜的——武威城区公交进行“大换血”,3家民营公交公司与国有公交公司的企业间收购工作全部完成,改革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和阶段性的成果,凉州区公交行业多家经营主体、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局面成为历史,公共交通发展迈出崭新一步。

背景

名为“公交”,实为“私交”

上世纪90年代,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海石公交公司,普通的车辆、简单的线路,这是武威城市公交的雏形。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到2016年,武威的城市公交已初具规模,3家民营公司、18条线路承载起武威城市公共交通的重任。

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来,武威公交运行基本靠市场化运作,运营模式以个体承包、挂靠经营为主。这种经营模式在当时乃至一定时期内对缓解公交事业发展资金不足,特别是在满足广大市民出行、发挥城市功能等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和人们出行需求的提升,武威城区公交的体制弊端日益凸显。经营主体过多、公交资源分散、企业各自为政、车主单独经营等问题,困扰着武威公交事业进一步发展。

名为“公交”,实为“私交”。资本的逐利性与社会事业的公益性之间产生矛盾和博弈。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部分私人经营者采取各种手段阻碍城市公交线路的正常新增、调整及延伸;在车辆投入上压缩成本,造成车容车貌较差,车辆档次低,损坏的硬件设施不愿及时维修、更换,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乘客舒适出行;公司之间、车主之间恶性竞争,利益纠纷频繁。此外,司机超载超速、乱停乱靠、甩客滞站等现象突出,经营行为极不规范。这不仅引起群众不满,还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种种公交乱象,直指体制根源。

要解决这些难题,对公交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在必行。

进程

从“冒黑烟”到“纯电动”

改革是民心所向,刻不容缓。加快城区公交体制改革,人民群众的呼声越来越高。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市委四届五次全体会议,明确改革时限,使公交改革和发展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关注程度。

如何改革,也考验着政府的智慧。

凉州区认真学习借鉴嘉峪关市公交改革成功经验,充分征求有关部门、公交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群众代表意见,结合实际,相继制定出台城市公交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城市公交改革车辆评估收购移交方案、城市公交改革人员聘用方案等具体实施方案。

成立改革领导小组、落实部门协作,形成多方参与、上下联动的组织保障;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社会氛围,达成广泛的改革共识;成立国有武威公交公司……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有序展开。

2017年6月30日,完成兴盛公交公司75辆车的收购移交工作;7月14日,完成德盛公交公司51辆车的收购移交工作;7月31日,完成海石公交公司136辆车的收购移交工作……

思路就是速度,好思路就是高速度,城区公交改革迈出坚实一步。

改革之难,稍有不慎,就容易激化矛盾,甚至引发不良的社会反应。“我们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工作做透做细。”参与改革的凉州区运管局副局长叶平花说。

“让投资者得利”,区政府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依法对海石、兴盛、德盛3家民营公交公司的262辆运营车辆、车载设备等资产进行评估。经评估,3家民营公交公司资产总值为4026.69万元,由凉州区人民政府委托凉州区运管局一次性收购,移交国有武威公交公司运营。

“让劳动者就业”,武威公交公司研究制定了《凉州区城市公交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人员聘用方案》,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优先聘用3家民营公交公司原有从业人员,对符合条件的原公交车驾驶员采取优先上岗、培训上岗等方式,再次聘用,并依法与其建立劳动关系,解决就业问题。

政策讲清了,补偿到位了,工作落实了……由于兼顾了民营公交公司、车主和广大市民的利益,改革得到了民营公交企业的理解与支持,退出工作快速平稳,取得预期效果: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民营企业公交车辆收购移交工作。

在确保老旧客车平稳“下岗”的同时,凉州区认真推进公交车辆的更新升级,让新型公交车及时“上岗”。武威公交公司承建的总投资4.18亿元的武威市纯电动公交车充电桩及停车场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670.53万元,一期建设完成停车位400个、200个充电桩电力工程、购置运营纯电动公交车166辆;完成对3家民营公交企业262辆公交车的接收运营、车身颜色喷涂及维修工作。区政府一次性淘汰116辆“冒黑烟”超标排放公交车,发展集团投资8000万元购置116辆纯电动公交车于2017年6月1日投入运营;第二批购置的50辆12米长纯电动公交车于2017年12月30日投入运营。

效果

成果丰硕 群众叫好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

城区公交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至目前,武威城区共上线运营公交车332辆,运营线路20条,基本达到了城区主干道全覆盖的要求,实现了武威城区公交行业“政府主导,规模经营”的改革目标。

“新公交车舒适洁净,运行快捷,坐着舒坦!这才真正代表武威的形象。”

“公交车站就建在小区门口,上下班很方便,车也准点了。”

“学校外面开了夜班公交车,现在孩子下晚自习,不用我去接了。”

异口同声,道出的是武威百姓的满意和认同。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公交姓“公”后,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以前公交车冒黑烟不说,车内脏乱差,宁可走路,都不愿意坐。现在新公交车舒适度比以前大大提升。另外,公交车按时按点发车,极大地方便了出行。”乘坐新能源公交车后,市民张伟赞不绝口地说。

“以前的公交车就是招手停,上下班高峰期挤都挤不上去,司机有时态度不好,经常甩客。现在好得不得了,准时准点,司机服务意识也强了。”市民汪子怡说,“现在公交姓‘公\’了,司机师傅礼貌待客,遇到老人上下车,都会特意多停会儿。车里有空调了,班次多了,也不挤了。”

在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武威公交监控中心监控大屏上,记者看到,每一趟公交车的运行线路、发车时间、运行时速清晰可见,后台可以根据车辆实际情况随机调配车辆,减少高峰期乘客候车时间。

“私”改“公”,改出的是民生之所盼。有理由相信,随着公交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武威的幸福公交一定会开得更稳健、更快捷。

新闻推荐

武威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武威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本报讯(记者张尚梅)今年以来,武威市围绕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全面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行...

武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