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 新型致富路

武威日报 2018-02-22 18:16 大字

本报记者 杨鹏元

一望无际的花田,高低成行的树木,鳞次栉比的羊舍,唐宋风格的四合院……初春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凉州区永丰镇的普康田园综合体产业示范园,一派优美宜人的田园风光映入眼帘,一处处休闲旅游创意景点让人目不暇接。

在园区中央广场的小吃一条街上,整齐划一的门店一字排开,具有当地风味的各种特色小吃应有尽有。在一家门店内,王新萍正麻利地包着饺子,她欣喜地说:“现在再也不用外出务工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增收。到这里上班,月收入2000多元,有了稳定收入,脱贫致富不是梦。”

凉州区永丰镇毛沟村是一个贫困村,王新萍是村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前几年,全家4口人就靠她和爱人种植7亩地的大田玉米和小麦维持生活。“一年地里的收入也就几千元,抛去成本,几乎所剩无几,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只能靠农闲时外出打零工贴补家用。”说起以前的生活,王新萍有点心酸。

2015年6月,由普康现代农业产业化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一个占地3680亩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普康田园综合体产业示范园在毛沟村一处荒滩地上拔地而起。短短3年时间,标准化养殖基地、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生态餐饮四合院、特色小吃街、七彩花田等项目相继建成投运,园区规模不断扩大,毛沟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荒滩上,林木葱茏、路网如织、场舍俨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普康田园综合体产业示范园不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也悄然改变着当地农民的生活。随着园区内一个个项目的建成,大量的用工需求给当地农民群众带来了就业的机会,流转了土地的农民也纷纷到园区内务工增收,通过劳动改变自己的生活,王新萍就是其中之一。

在园区内的标准化养殖基地,永丰镇四坝桥村四组的周生龙在养殖大棚内喂羊。从2016年养殖基地建成后,周生龙就被普康现代农业产业化集团有限公司招聘为长期员工,他还将家里的8亩地流转到公司,每年不仅能领到近5000元的土地流转金,还能挣到2万多元的务工收入。“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日子越来越好了!”周生龙说。

普康现代农业产业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清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流转了永丰镇毛沟村、朵浪村、四坝桥村等5个村的1500多亩土地用于项目建设。土地流转后,村民每亩地有600元的收入。此外,有700多名附近村民被公司吸纳就近务工,平均工资在2500元左右。“我们竭力为当地群众提供一个脱贫致富的平台,使他们在为公司工作的同时,也会有效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杨清说。

夜幕降临,示范园区内辉煌壮美的近百组大型彩灯渐次点亮。流光溢彩的灯火,映照着农民群众红红火火的日子,也昭示着他们幸福美好的明天。

新闻推荐

春运迎返程高峰

前往车站办理行李托运陆续进站本报记者马开良韩慧文2月21日,大年初六,武威市公路铁路迎来今年春运的最大客流返程高峰。受前日降雪天气影响,相关部门启动雪天行车应急预案,强化现场信息联控、预警预...

武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