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思维开创新模式凉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侧记

武威日报 2018-01-24 18:17 大字

本报记者 张秀芳

时下,在凉州城乡,农村“三变”改革成为高频词。“三变”改革给农民群众带来哪些好处?围绕群众关心的话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作为武威市“三变”改革试点区的凉州区,率先确定了5个试点乡镇、村,按照“企业+村集体+农户+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企业+农户+日光温室林果产业”、“企业+农户+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等五种模式,先行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使农村闲置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增收的产业强起来、群众的日子好起来。

凉州区农村“三变”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光军告诉记者,从2017年12月到2018年8月,是该区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推进阶段。目前,试点工作按照摸资产、选产业、引企业、带农户等10个步骤、30个环节有序推进。聚焦目标任务,紧盯关键环节,着力探索“三变”的新模式和新经验,在激活农村资源、聚集分散资金、做强增收产业、助推精准脱贫等方面取得实效。

凉州区绿通禾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800万元,在古城镇河北村、头坝村,通过贫困户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分红、务工等方式参与经营,建成河北日光温室产业园区,现有日光温室213座,形成了以红提葡萄、草莓、圣女果等为主的日光温室产业。目前,棚均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流转土地贫困户每亩每年收入500元,资金入股合作建棚贫困户每年分红4000元,园区内务工贫困户人均年劳务收入1万元以上。辐射带动群众138户556人,贫困户115户467人。

绿通禾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例,充分证明农村在“三变”改革中,真正实现了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增长”。

“自全省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工作会议之后,凉州区根据实际,把此项改革试点与特色产业培育、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民住房入股、集体资产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有机结合,经调查摸底确定发展条件和产业基础较好、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群众有参与改革强烈愿望的5个‘三变\’改革试点,主推5种模式,探索总结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不同发展模式的‘三变\’改革经验和做法。”凉州区扶贫办副主任陈进宏介绍。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更多的农民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该区鼓励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资产股权、宅基地使用权、各类无形资产、大型农机具以及自有资金(实物)、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通过协商或者商业评估折价,依法投资入股经营主体并签订合同后,成为持股投资人,实现增收目标。

新闻推荐

国内唯一保存的西夏衙署建筑西夏西凉府署大堂

党菊红党寿山在凉州区海藏公园北湖中,有一座大屋顶古建筑,放眼看去,这座古建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却是八百多年前西夏国的陪都——西凉府衙的大堂,这座建筑是目前所知国内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西夏...

武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