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鸠摩罗什与罗什寺塔

武威日报 2017-09-21 01:38 大字

本报记者 孙煜东

凉州在佛教东传的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很多佛经传播和翻译者与凉州有关,但是关系最密切、又最负盛名的就是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344—409年),中文译名童寿,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翻译家之一,是中国佛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深入地用汉语传播佛经的人,开辟了译经史上的新纪元。他的父亲是天竺(今印度)人,母亲是龟兹(今新疆库车)人,他从小研究佛经,造谐很深,龟兹王奉为国师。罗什每当讲经,王公都常跪座侧,让罗什踩背而登,在西域诸国声望极高。

公元381年,佛教高僧释道安和鄯善王、前部王劝前秦王苻坚迎鸠摩罗什入辅中国,恰好苻坚也有用兵西域的意图,于382年派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等率兵七万,进军西域。386年,吕光东归,带鸠摩罗什到凉州。因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又被部属杀害,吕光遂建立后凉国,定都姑藏。从此,鸠摩罗什就在凉州讲经,大兴佛教,客居达十七、八年之久。403年,后秦姚兴灭后凉,迎罗什到长安,以国师的礼节相待,并把罗什请到西明阁、逍遥园翻译佛经。罗什对佛经很有研究,又通晓汉语,所译经约七十多部、三百余卷,比以前的译本更加准确无误,在长安就有800多人跟随他学习翻译佛经,所以很多都流传后世,对佛教传播有深远的影响。罗什生前曾发誓说:“如所译经典无误,死后焚身舌不烂。”并留下遗嘱,死后将他的舌头葬于姑臧。409年罗什逝世,凉州人民为了纪念鸠摩罗什,在姑臧修建了罗什塔,并尊遗愿将鸠摩罗什的舌舍利埋葬于塔下。

鸠摩罗什寺座落在武威城北大街西侧,始建于东晋十六国后凉(386—403年)。鸠摩罗什塔,虽历经重修,现在仍高高矗立在寺院内,是武威五凉文化遗存之一。唐初香火尚盛,三藏法师玄奘西天取经,驻跸凉州时,曾到罗什寺礼佛讲经。据1934年维修时在塔下出土的一块石碣记载:“罗什地址,四至临街,敬德记”来看,罗什寺院及塔在唐时大力扩建,明清皆有修茸。明代时成为陕西凉州大寺院,明英宗于正统十年(1445)2月25日为此寺院颁赐了大藏经,并下了谕旨。清代,罗什寺院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1927年大地震,罗什寺塔被毁,1934年又进行了重修。现存罗什塔八角12层,高32米,全以条砖叠砌。在外观上,每层都施平砖叠涩式腰檐,逐层每角都翘首,下系风铃。塔顶的刹,于垂脊上直接施覆体,覆体上的宝盖周有圆光,下系风铃,至顶为貌似葫芦形的铜质宝瓶。遥远相望,金碧辉煌,巍峨高耸,气势雄伟,与凉州城内已毁的清应寺塔、大云寺塔号称文笔三峰,是古凉州的一大奇观。

后凉创建规模宏伟的鸠摩罗什寺,不仅为鸠摩罗什卓锡译经,尚有伴随着罗什来凉州的西域僧人及当地法学者,成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往返丝绸之路的西域使节僧侣荟萃之地,为加深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3年3月29日,罗什寺塔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闻推荐

市列为民办实事项目扎实推进

本报讯(记者韩慧文)今年以来,武威市卫生计生系统紧紧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推进“整合建立全民健康档案”、“10万人恶性肿瘤防控筛查”和“为60岁以上城乡居民开展免...

武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