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绿色发展 “风光”无限

武威日报 2022-02-18 20:20 大字

绿色发展“风光"无限

——武威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纪实

开栏的话:为生动展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扎根中国大地、引领时代变革的思想伟力,全面展示武威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充分反映武威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展示好新时代伟大成就,讲述好新时代武威故事,凝聚起新征程奋进伟力,激励全市人民意气风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武威日报从今天起,开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栏目,敬请关注。

武威日报记者尚禾王炳智

总投资700亿元,总装机规模1285万千瓦……

2021年10月15日,甘肃省新能源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武威市举行,吹响了全力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的号角。

闻令而动。伴着机械的轰鸣声,中国华电50万千瓦光伏治沙、中国三峡新能源20万千瓦光伏治沙、浙江正泰20万千瓦光伏治沙等一大批项目竞相开工建设,“光伏+治沙"“光热+风光电"、新能源就地消纳等多样化特征百花齐放,为武威市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启动了“快进键"。

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抢抓“双碳"机遇,按照“系统性谋划、板块化开发、大通道外输、产业链延伸、清洁化应用"要求,把新能源项目作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大对新能源及相关产业的培育引进,不断强化电网基础设施配套,全市集电源、电网、储能、消纳和装备制造为一体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加快发展。

科学统筹谋划

构建各具特色开发新格局

武威市太阳能资源属一类资源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000至3500小时之间;

民勤、天祝风能资源丰富,年风能有效利用小时数2200小时以上;

……

武威境内太阳能、风能资源充足,是河西电网的重要支点,也是西北清洁能源向中东部地区输送的重要能源通道,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发展新能源产业中,武威市深入分析各县区土地空间资源、生态红线、电力消纳等因素,统筹新能源开发总体布局和整体优化利用,分区域明确发展方向,全力推动新能源及配套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凉州区以凉州工业园区为重点,引进风机整机、轮毂、变流器、机舱罩和光伏组件、逆变器、汇流箱等制造项目,全产业链打造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园。民勤县集中连片大规模开发建设风电、光伏基地,配套发展共享储能电站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推进高温制氢示范项目、制氢装备制造和绿氢化工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风光核氢储"多能互补一体化能源基地。古浪县重点实施光伏治沙、农光互补、牧光互补工程,推动太阳能发电与沙漠治理、农牧业立体化协同发展,打造百万千瓦级沙漠生态光伏发电基地和“光伏+"综合应用基地。天祝县结合资源条件适度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加快推进松山滩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

狠抓项目建设

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记者走进凉州工业园区北区中电新能源武威凉州区70MW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工作人员在一排排光伏矩阵间来回穿行,认真查看着光伏板有没有损坏缺失,排查检修测控柜相关组件是否正常,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中电新能源武威凉州区70MW光伏发电项目于2021年10月开工建设,同年12月29日顺利并网发电,年均发电量达1.3亿千瓦时。"甘肃中电武威光伏发电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樊春锋介绍。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武威市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完成《武威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规划建设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7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4个,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1500万千瓦。去年以来,先后引进华电集团、亿利集团、嘉寓国际等多家大型央企和知名企业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太阳能、风力发电等项目。全市上下把新能源项目作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专门成立工作专班,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提供“保姆式"服务,指导督促企业加快办理备案、用地、环评等项目前期手续。逐个项目制定推进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工作任务和责任人,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督促企业加强施工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至目前,全市在建和开展前期项目21项、382万千瓦,其中“十四五"第一批风光电项目13项、200万千瓦;国家第一批大型光伏基地项目5项、160万千瓦;“十二五"存量风电项目2项、20万千瓦;“十二五"建成汇集升压站剩余容量项目1项、2万千瓦。累计完成投资16.9亿元。

协调配套推进

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体系

武威市结合新能源资源开发与产业培育融合发展需求,科学制定《风电光伏发电整体开发方案》,围绕梳理储备的26项产业项目,科学制定《风电光伏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办法》,按照投资能力、建设业绩、风光电设备选型、技术方案、上网电价、储能规模、产业项目带动作用、投资强度、项目进度、税收就业等15项评价指标细化赋分标准,将省上下达的200万千瓦风光电建设指标配置到远景能源、华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11家企业,配套风光电装备制造、氢产业、储能等协同产业项目13项,总投资72亿元,全力打造河西走廊新能源生产基地、储备基地、输出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目前,13项产业项目已开工建设11项,完成投资8.21亿元。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方面,以远景集团为链主企业,加快推进风机总装、变频系统、变桨系统、机舱罩、叶片等装备制造项目建设,重通成飞年产400套大兆瓦级风电叶片制造项目已完成生产车间建设;江苏华纳500台机舱罩项目已完成车间改造,计划3月份试生产;远景集团智能风机制造产业基地已完成厂区“四通一平",计划上半年形成2吉瓦风机总装及配套机舱罩生产能力。光伏装备制造产业链方面,以东方自控、浙江一道新能源为链主企业,华电东控光伏产业园已开工建设;嘉寓古浪清洁能源产业基地1吉瓦光伏组件、310万支中高温真空集热管项目已建成生产车间,开始安装设备;浙江德斯泰1吉瓦光伏组件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正在调试;特变电工1吉瓦光伏逆变器、SVG制造项目已完成厂区供水供热管网建设。绿色高载能产业方面,荣华集团12万吨工业硅项目正在进行生产车间及设备改造,预计6月底前建成投产。氢能产业链方面,以中科院上海应物所、西安隆基为链主,实施熔盐储能、电解制氢项目,2兆瓦电解制氢项目正在优化施工设计,200千瓦光伏发电制氢展示模块设备已运抵现场。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推动“光伏+生态综合治理"模式

“光伏+"生态综合治理为规模化沙漠治理和生态修复创造了新的模式。

“亿利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全部利用腾格里沙漠未利用荒沙地建设,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工业旅游’的‘光伏+’新型产业化模式,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民生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亿利光伏事业部副总裁张凡介绍,光伏治沙项目计划在光伏区周边建设100米宽的防风阻沙林带,并种植60米宽的樟子松、花棒、柠条混交碳汇林,在项目主通道两侧种植20米宽的樟子松、花棒、柠条混交行道树。

亿利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是武威市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目前已平整沙丘11000亩,修建进场道路17公里,完成固沙800亩。“项目不只种植,还有养殖。我们还将在板间养殖绵羊1万只,把牲畜粪便排放到荒沙地,在发电的同时变荒沙为良田。"张凡说。

武威市以保障绿洲生态安全为目标,以增加绿量、治理风沙为主线,结合民勤县“固沙削顶、拦腰分段"固沙模式、古浪“四带一体"风沙口治理模式和内蒙古库布其光伏治沙经验,引进亿利集团、浙江正泰、中国电建等5家新能源发电企业在凉州区九墩滩、民勤县双茨科镇实施16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总投资81亿元。项目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工业旅游"立体化新型产业模式,在光伏场区板下、板间铺设稻草、芦苇秸秆等,对沙地进行固盖,同时,在板下、板间种植花棒、柠条、沙米、沙打旺等耐旱沙生植物,发展优质牧草产业,养殖育肥羊,创新发展“光伏+现代农业"等“光伏+"应用平台。目前,5项16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沙地平整,完成投资2.9亿元。

如今的武威,一幅幅风力发电机、太阳能发电板与蓝天白云相伴的画面不断映入人们眼帘。新能源产业发展带给武威的不仅是“经济+生态"双赢,更赋予这座城市一张靓丽的名片。

新闻推荐

民勤:冬季沙葱成新宠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陈凯年杨燕近日,在民勤县大坝镇文一村村民马永忠的日光温室里,十多名同村村民正帮着马永忠剪沙葱...

民勤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民勤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