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营模式成就大产业 民勤蜜瓜品牌发展见闻

甘肃经济日报 2021-09-10 00:54 大字

民勤县收成镇的连体拱棚蜜瓜。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房惠玲

“天下蜜瓜看民勤,民勤蜜瓜走天下。”这是民勤老百姓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民勤县种植蜜瓜历史悠久,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誉名为“中国蜜瓜之乡”,“民勤蜜瓜”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甘味”知名农产品优质品牌。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在民勤县,随处可见一辆辆装载着蜜瓜的车辆来来往往。在民勤县收成镇的蜜瓜地里,瓜农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赶着把最后一波蜜瓜送往市场。

蜜瓜丰收瓜农乐

“来来来,先尝尝正宗的民勤蜜瓜,尤其是在地头吃,瓜的味道更香甜!”民勤县收成镇泗湖村村民柴发贤一边切着自家地里刚摘的蜜瓜,一边招呼大家品尝。

柴发贤记得自己的爷爷辈就开始种植蜜瓜了。以前,全家的经济收入全靠卖蜜瓜,瓜的价格也便宜,一斤七八毛钱,但发愁的不是价格低,而是卖不出去,怕烂在地里。这几年情况好了,只要把蜜瓜种好了,销路没问题,山东、广东等外地的客商直接到镇上来收,双方面对面谈价格,一车瓜多少钱当面结清,差不多都能卖个好价钱。

柴发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他种了18亩地的蜜瓜,一亩地产量在6000斤左右,蜜瓜刚上市时价格比较好,平均在1.5元左右,后期低一些,总体来说还可以,估计能收入12万元左右。

收成镇泗湖村村委会主任谢忠德告诉记者,全村85%的土地都在种蜜瓜,全村种30多亩蜜瓜的人比比皆是,产值都在20万元左右。平均下来,全村户均蜜瓜收入在15万元左右。

“今年是个丰收年,蜜瓜产量不仅高而且价格也好,基本每斤在1.5元至2.5元左右,其中西州蜜25号价格最高,一直在2.5元左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虽然辛苦,但收入可观,这几年,我们村的蜜瓜产量在逐年增长,村民们的钱袋子是越来越鼓,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谢忠德笑着说。

蜜瓜种植新突破

民勤蜜瓜十分香甜,但一直受制于季节和气候,销售时间短、市场空档期较长。为此,民勤县经多次外出学习考察和多方论证,于2020年在收成镇泗湖村试验种植连体拱棚晚秋茬蜜瓜105亩并获得成功,2021年,继续扩建300亩,进一步探索连体拱棚一年两茬蜜瓜种植经验。该基地主要瞄准国内蜜瓜市场6月和9、10月的空当期,实现填补空白、错峰上市、效益倍增的目标。

“90后”回乡创业大学生唐星告诉记者,他大学毕业后就在外面闯荡,但心里始终放不下老家的蜜瓜。父亲一直在做蜜瓜产业,不仅种植,还做品种的培育及蜜瓜的销售,受了父亲的影响,他最终下定决心回到民勤继续发展蜜瓜产业。

唐星说,他回来后就一直思索一个问题:民勤的蜜瓜上市期太短了,怎样才能把上市时间段拉长?去年,他试着种了30亩地的连体拱棚西州蜜瓜,比较成功,蜜瓜9月下旬上市后,批发价一斤3.5元,一茬卖了50万元。今年他又流转了100亩土地继续种植连体拱棚蜜瓜,第一茬因为气候冷不太理想,第二茬中秋节就上市了。

“每茬蜜瓜下种的时候就要推算好上市的时间,我们一般是赶着节日下种。今年一亩地能产3吨以上,连体拱棚里栽植的蜜瓜是大田的两倍,产量高,吊起来的瓜品质比较好,果面干净、漂亮,瓜形长得好看,今年出货价估计在2.5元左右,正常卖两元以上就能赚钱,一茬就回本了。”唐星说,以后他准备搞基地,建设500亩至1000亩的产区,专门种植高端蜜瓜。

据了解,连体拱棚种植蜜瓜建设成本低,亩成本1.2万元,只有三代日光温室的四分之一;水肥利用率高,采用膜下滴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水肥用量,也可有效防治病虫害和灾害性天气对蜜瓜的侵害;吊蔓栽培,产出的蜜瓜果形周正、表皮洁净、质地均匀,商品率可达100%。同时,采取“春提前、秋延后”一年两茬种植模式,能够有效拉长蜜瓜供应周期,弥补传统大田蜜瓜供应时限的短板,两茬蜜瓜的上市时间正好处于全国大部分蜜瓜产区产品供应的断档期。

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

近年来,民勤县将蜜瓜产业升级为全县“3+1”主导产业,确立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以蜜瓜生产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思路,依托民勤蜜瓜产业园,采取“园区+基地”模式,规划布局“一园八区”建设,蜜瓜产业化程度高度聚焦、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种植技术普遍成熟、营销体系日益完善。

“我们在珍宝村连体拱棚内试验种植有机蜜瓜60亩,通过前期的数据检测分析和充分对接,争取2022年晚秋茬蜜瓜通过有机认证,依托‘中华老字号’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序推动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型,把民勤蜜瓜打造成国内外知名品牌。”(转3版)

新闻推荐

丹心育桃李 大爱铸师魂武威市庆祝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暨市“园丁奖”表彰大会侧记

丹心育桃李大爱铸师魂——武威市庆祝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暨市“园丁奖"表彰大会侧记记者韩筱蓓魏晓莹...

民勤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民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