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激活“融合因子”让文化旅游诗意愈浓

甘肃工人报 2020-12-10 08:42 大字

武旅

雷台汉墓探汉风文化、华锐草原上骑马放歌、摘星小镇看璀璨夜空、西路军纪念馆忆革命峥嵘岁月……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天马故乡绽放绚丽夺目的火花。

武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馈赠了众多文明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一片秀美山川,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资源。

2016年至2019年,武威市累计接待游客5625.5万人(次),平均年增长率26.36%,共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1.1亿元,平均年增长率31.39%。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1956.9万人(次),是2015年的2.5倍,同比增长29.2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3.4亿元,是2015年的2.84倍……

这一串串数据,显示了武威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奋力赶超的决心和力量。

“十三五”以来,武威市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把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狠抓有效投资这个“牛鼻子”,围绕扩量、提质、增效的投资要求,着力推进和招引一批文旅项目,重点构筑以项目为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形成了既有“顶天立地”大项目,又有“铺天盖地”小项目的良好发展局面。

公共文体广电设施不断健全。天马剧院、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天祝县博物馆、民勤县体育场等文化体育健身场地先后建成投用,各类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各级各类体育场地达5131个,总面积338万平方米,并完成广播电视高山台站改扩建工程和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

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先后实施了长城遗址抢险加固、海藏寺保护修缮等一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编辑出版系列丛书,组织举办五届“武威市民族民间文艺汇演”、四届“凉州贤孝大奖赛”、四届“民勤小曲戏调演”等文化活动,连续两年参加多起大型群众性非遗文化活动,建成武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子资料库,编辑出版了《武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产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编制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办法意见,从做大做强市场主体、文化旅游品牌培育、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宣传营销等方面提出40条和21条极具含金量的政策措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16年的500万元提高到5000万元。

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共实施文化旅游项目151项,完成投资107亿元,五凉历史文化陈列布展及南城门楼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即将建成,天梯山生态文化旅游区、苏武沙漠大景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李铭汉故居及翰林园、头道槽沙漠旅游景区等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成投用。

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取得新突破。兰张三四线铁路中川机场至武威段开工建设,S316线至白塔寺景区旅游公路、S588高坝镇牛家花园至祁连旅游公路基本建成,S308南部山区旅游扶贫公路建成通车;开通旅游专线,全域旅游导览系统、景区标识标牌系统、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市拥有星级饭店25家,A级旅游景区22家,旅行社23家。

文创产品旅游商品丰富度极大提升。鼓励文旅企业投资研发特色文创产品及旅游商品,先后培育市文旅集团武小威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武威夏王陶瓷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民勤县苏武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文创企业,开发出铜奔马文物复仿制品系列、沙雕沙绣系列、“红秃头”手工拉面系列等20大类500多种旅游商品。

武威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明显提升。成功举办四届凉州文化论坛,常态化举办《凉州讲坛》《凉州文化沙龙》,连续两年举办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武威赛段比赛和“自在武威·绿色出行”市区干部职工万人健步行等大型品牌赛事活动41项,策划举办了首届最美农庄评选大赛、文旅商品创设大赛等多项特色旅游活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依托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旅资源,武威市正向着文化旅游城市华丽转身。在这里,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交汇,让诗与远方从美好的憧憬成为可以惬意享受的体验;在这里,文化和旅游的叠加效应,作为经济转型的新动能,让武威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自信满满、越走越宽广……

新闻推荐

张掖民勤会馆中的风物印记

民勤会馆牌坊楼牌坊楼正面嵌板上刻有“福荫苏山”的匾额民勤会馆内的匾额。墙面砖雕——福在眼前张鸿清在张掖市,有一座古...

民勤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民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