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写富民新篇章 ——产业扶贫看甘肃系列报道之三
民勤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而专、精而美的温室蔬果,让农民过上了“季季不闲棚”的新生活。新甘肃·甘肃农民报特约记者 马爱彬
甘州区长安镇农户采挖山药。新甘肃·甘肃农民报特约记者 王将
高台黑泉镇十坝滩农民晾晒红辣椒。新甘肃·甘肃农民报特约记者 王将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毛婧雯
谁能想到,干旱贫瘠的甘肃,能有如此丰富的“菜篮子”?
甘肃现培育出了5个播种面积超过30万亩的蔬菜产业大县,年调出量1000万吨以上,蔬菜总产值超过700亿元;
甘肃的蔬菜远销国内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地区和周边省份,部分还出口到了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
一组亮眼数据,是甘肃近年来“种菜”“种”出的成绩单。近三年来,甘肃着力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蔬菜产业,已成为带动甘肃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支精锐力量。
1 高原夏菜:走南闯北的“甘味菜篮子”
“目前,全国总的蔬菜种植面积大约是3亿亩,产量约为7亿吨,总体产能有点过剩。但即便如此,我们甘肃的蔬菜尤其是高原夏菜,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每年5月至10月,甘肃高原夏菜在长三角的上海、南京、杭州和大湾区的广州、深圳、香港等地蔬菜总量中占比10%—20%。最辉煌的时候,甘肃的蔬菜曾在杭州‘三分有天下’!”提及甘肃省蔬菜产业近几年的发展状况,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武红安这样介绍。
良好的品质,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如今,高原夏菜已成为甘肃农户增收的重要“引擎”。2019年,全省高原夏菜播种面积达722万亩、产量1943万吨、产值约280亿元。以榆中县为例,今年种植高原夏菜31.5万亩,预计总产量75万吨,产值14亿元,带动农户6万余户,户均增收2万元,贡献了全县40%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金昌地势高寒、气候冷凉,光照充足,生产的高原夏菜品质好、产量高。每到秋冬交际,当地的胡萝卜、娃娃菜、西芹、甘蓝、西兰花、青笋等蔬菜,经过地头采收、农残检测、分级包装、打冷制冰等程序后,通过冷链物流直达广州、杭州、港澳等地,成为一些大中蔬菜高端市场的抢手货。
甘肃兴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宸强告诉记者,高原夏菜近些年一直是金昌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今年更是普遍呈现了“产销两旺”的局面,娃娃菜每亩可以卖到6000-7000元,比往年高了近2000元,西兰花最高可以卖到5元一斤,市场销售价甚至达到8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现在我们每天至少有20车、每车30吨左右的高原夏菜销售到上海、杭州、合肥、广州、虎门等地,近几年来,我们永昌的高原夏菜靠着良好的品质在南方打开了市场,销路越来越好,深受当地消费者的欢迎。”胡宸强说。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作为西北蔬菜生产、供应和批发集散地,地域狭长的甘肃拥有国内大部分品种的蔬菜,每年可向南方供应十余个品种、约450万吨的蔬菜。同时甘肃在全国处于交通枢纽地位,西菜东输、南菜北运,都有很便利的交通条件,全省蔬菜产量的48%销往国内26个城市的近100个蔬菜批发市场乃至中东亚市场。”
2 戈壁农业:荒滩上崛起的农业新势力
如果说高原夏菜是“甘味菜篮子”的标杆,那么戈壁生态农业则是近几年甘肃省蔬菜产业崛起的新势力。2019年,甘肃省蔬菜全产业链综合产值650亿元,其中,设施蔬菜就占到一半以上,产值达370亿元。
初冬时节,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一带的茫茫戈壁上,一排排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鳞次栉比。51岁的菜农刘喜来正在自家大棚里忙着采摘番茄,摘下来的番茄经过挑拣、装箱,48小时后就将搭乘东去的列车,出现在沿海城市的商超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刘喜来从定西移民酒泉肃州,跟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他始终觉得“从地里刨不出啥钱”。
刘喜来做梦都没想到,荒凉的戈壁滩变成了他和村民的“聚宝盆”。2018年,在当地政府和酒泉市农科院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在戈壁滩上建了两个塑料大棚,尝试种植大棚番茄。
戈壁农业的出现,让他有了全新的致富门路——在技术人员连续三年的跟踪指导下,他的1座温室一年收入3万元左右,他一年可以收入十几万元。如今,刘喜来第六个塑料大棚已经建成。
截至目前,全省戈壁生态农业设施累计建成面积达23万亩,亩均效益稳定在3万元以上。仅酒泉市,现已建成戈壁农业产业园90个,面积11.2万亩,带动大田蔬菜45万亩,每年产出果蔬商品400多万吨;已建成完善的集戈壁农业育苗、生产、仓储、物流、销售为一体的网络,成为“北菜南运、西菜东调”的集散中心。
戈壁农业,正以革命性甚至颠覆性的经济效益,改变着甘肃省蔬菜产业的格局。
3 蔬菜产业:打向全国的致富组合拳
通过多年发展,甘肃省已形成了河西走廊、陇东南、中部沿黄灌区3大蔬菜优势产区,蔬菜生产正朝着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预计2020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930万亩、产量2810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730亿元。
在销售渠道方面,甘肃也初步形成了以榆中定远为集散中心,以肃州、甘州、永昌、凉州、红古、永登、武山等为主的高原夏菜外销区域集散地。蔬菜重点主产区形成了从田间地头市场到产地批发市场再到集散中心的市场网络体系。兰州定远、酒泉春光、武威昊天、天水瀛池、武山洛门、北方菜业等批发市场有力推动了甘肃省蔬菜外销。
“没有种不出的产品,只有卖不掉的产品;没有最差的资源,只有最差的配置。”武红安说。为了解决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的困境,甘肃省近三年来下大力气推进产销对接,组建了省农业产业扶贫产销协会和马铃薯等9个特色产业产销协会,扶持建设并培育出了安定区马铃薯、定远高原夏菜2个国家级专业批发市场和一批特色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初步构建起了连接产地与终端大市场的销售网络体系。同时大力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两年来共在贫困村建成果蔬保鲜库1019座,有效提高了特色农产品储藏保鲜能力和农户的议价能力。
在总体上供过于求的全国蔬菜市场,光靠单方面的优势,不足以站稳脚跟,必须打出“组合拳”,才能取得长足发展。而现在,甘肃的蔬菜产业不论是生产、存储、销售环节,还是品牌化经营,都已全面开花。
在以“蔬”富民的道路上,甘肃越走越宽。
新闻推荐
武威市十六家高新技术企业获省级奖补资金本报讯(记者张婷魏晓莹)近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下达了2020年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
民勤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民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