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甜瓜为什么这样甜 省农科院潜心研究西甜瓜优质高效管理技术结硕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单果重1.62公斤、1.90公斤、2.42公斤……”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5.2%、15.3%……”
7月20日下午,河西大地晴空万里,民勤县的田间地头摘瓜忙,空气中充溢着丰收的甜蜜。位于兴盛村的甘肃省农科院民勤示范基地里热闹非凡,一场灌区甜瓜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示范现场观摩与评议会在这里举行。
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赵廷昌担任组长的5人专家团队现场对基地种植的甜瓜进行了测评。
采摘、测量、计算……炎炎烈日之下,测评有序进行。专家组在采用灌区甜瓜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的甜瓜地取样,与常规种植的甜瓜样品进行对比。
结果令人欣喜:采用西甜瓜长效复合专用肥配套施用技术,及灌区甜瓜垄膜沟灌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种植的甜瓜,亩产超过了2400公斤,较常规种植下的产量提升了5.87%至7.1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了0.14至0.67个百分点。
更可喜的是,在今年的示范样地中,肥料减施量达到32%,灌水量降低了17.3%以上,两项加起来每亩节本超过135元,这在水贵如油的民勤弥足珍贵!
西瓜、甜瓜不仅要大要甜,在生产中提质增效才能让农民的辛劳有所回报。然而,一直以来,西瓜、甜瓜生产中水肥资源成本较大,生产效益下降问题一直困扰着种植户。
农户需求什么,农业专家的研究方向就在哪里。为了助推西瓜、甜瓜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合理有效的科学方案,自2008年开始,在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土壤与养分管理岗位科学家、甘肃省农科院研究员马忠明带领团队,进行西甜瓜节本提质增效生产体系构建与集成示范,及西甜瓜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的集成及示范。
经过十多年潜心试验与研究,专家团队集成提出旱砂田西瓜全膜覆盖水肥高效利用技术、旱区西瓜垄上沟播集雨高效栽培技术、灌区甜瓜垄膜沟灌水肥高效利用技术、西甜瓜长效复合专用肥配套施用技术等。研制出肥料产品2种,出版专著2部,申报国家专利3项,制定地方标准9项,发表论文30余篇。
该项目示范推广成效显著,各项技术显著提高了水肥利用率,缓解了西甜瓜生产和水肥紧缺的矛盾,推进了产业稳定持续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在全国示范推广面积6.91万公顷,增产3.27亿公斤,累积节水1474.28万平方米,累计节肥1600.72万公斤,新增产值3.33亿元。
测评组专家一致表示,该项目在甘肃示范效果显著,水肥高效利用效果明显,促进了全省乃至全国西瓜、甜瓜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议进一步加大示范和推广。
为破解西瓜、甜瓜施肥施药效率低、单一化等难题,2018年,省农科院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与地方农技示范推广单位携手攻关,开展西甜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优化项目,持续解开使西瓜、甜瓜产业节本增效的秘诀。
7月21日,天朗气清。靖远县五合镇白塔村的砂田西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核心示范田里,蓝天白云之下,绿油油的砂田结满硕果,一望无垠,蔚为壮观。
专家测评后,再次传来喜讯:通过化肥有机替代技术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融合,化肥减施32%。通过种子消毒处理和无人机喷药技术的融合,农药减施35%。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产量和含糖量却只增不减——西瓜产量较常规种植提升了10%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了2个百分点。
“通过这些技术模式的示范和应用,有效解决了当地西瓜生产中肥料利用率不高、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于改善土壤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课题主持人马忠明说,将持续在旱砂田推广这一系列技术,推动种植地区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闻推荐
甘肃省民勤县,三面均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是一个半封闭的内陆荒漠区。为了防止沙漠继续恶化,当地干部群...
民勤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民勤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