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我们在路上

武威日报 2019-11-06 18:46 大字

美丽乡村气象新

本报记者(左)在新民居示范点采访。

本报记者杨鹏元 通讯员高素云

深秋时节,走进凉州区清水镇苏邓村八组,只见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村居墙壁粉刷一新,水泥路取代了过去的砂石路,串联起了整个村落,巷道内用铁丝网围起来的一个个粮仓排列有序,金灿灿的玉米映照着丰收的喜悦……

来到村民王雪萍的家里,不大的庭院被女主人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净整洁,房间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苏邓村党支部书记魏小峰告诉记者,以前的苏邓村也是家家户户门口堆着草垛,巷道内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现在这样的变化,是大家不遗余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清水镇按照乡村振兴要求,下决心改善人居环境,尤其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镇党委把牢主题教育“为民服务解难题"方向,主动作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铆足干劲推动乡村治理,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中,清水镇编制10个村庄规划,制定《清水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美化、绿化、亮化、硬化,改水、改电、改厕、改炕、改厨,提升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四化、五改、一提升"工作目标,并组织镇村组干部逐组逐户走访宣传,做足做实群众思想工作,打消群众疑虑,引导和鼓励群众主动参与。

“我们坚持示范带动,以健康、卫生、宜居为出发点,打造苏邓村八组新民居示范点,引导动员群众自主改造自家院落,村庄风貌焕然一新,群众积极性被持续激发。"镇党委书记陈彬德向记者介绍,目前全镇38个组集中打造的30个示范点已开工建设,完成道路硬化11.4公里,人饮管网入户1.4万米,农电线路改造1.8万米,墙体外立面改造8.8万平方米,青(红)砖压顶2.5万米,院墙加固68户3200平方米。

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是关键。村庄美了,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但没有稳定的收入,依然很难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对此,清水镇立足主题教育有成效这一硬指标,着力做强做大精品产业,促进群众稳定持续增收。

该镇紧扣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种苗产业,引进辣椒、茄子、黄瓜等新品种60多个,销往三县一区30多个乡镇,市场份额占比不断扩大。引导群众树立技术与收益成正比的种植观念,大力发展日光温室主导产业,种植需求大、供应急、产量高的蔬菜新品种,全镇2967座4771亩设施蔬菜大棚种植了以茄子、黄瓜、西瓜、架豆、西红柿、食用菌为主的精细蔬菜,使种植的蔬菜更加贴近市场、直通市场,成为“大美清水"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蔬菜种植富农家

工人在民勤县苏武供港蔬菜基地采摘菜心。

本报记者王瑾韩筱蓓董丽俊见习记者张婷

秋光正好时,民勤县苏武镇羊路村供港蔬菜基地里一片青绿,工人们正忙着收割、入筐……一颗颗整齐摆放的菜心颜色鲜亮,村民们脸上掩饰不住喜悦。

“每年可种植4茬,亩产2000公斤,全程采用有机肥料,并配套精量播种、节水喷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生产的蔬菜品质好、口感佳,很受消费者欢迎。"基地负责人许尔财介绍,“自供港蔬菜基地成立以来,以绿色有机为发展方向,主要种植菜心、芥蓝等适宜民勤种植的绿叶类特色蔬菜。"

为了保证蔬菜足够新鲜,采摘收割后的蔬菜都会立刻送入冷库。“新鲜蔬菜放进冷库是必经的程序。冷库温度常年保持2—4℃,所有供港蔬菜要先在这里冷藏6个小时以上,目的是让菜休眠。"打开冷库厚厚的铁门,许尔财把记者引了进去,一阵凉意扑面而来。透过薄薄的寒雾,只见一个个装得满满的泡沫保鲜箱整齐码放,里面的菜心鲜嫩饱满,看上去就和刚从田间摘回来一样。

“蔬菜通过冷链物流一路跋涉,30多个小时就能抵达香港市场。"许尔财说。

基地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引进多家粤港企业共同投资合作,在苏武镇羊路村流转土地,吸引群众以土地入股,参与蔬菜基地建设,现已建成5000多亩供港蔬菜基地,带动周边农户320户从事供港蔬菜种植,带领群众走上增收致富路。

姜金文是羊路村八组的村民,和村里很多人一样,除了流转土地,他们还在基地找到了工作。他们中很多人以前都在外务工,自从蔬菜基地建成后,大家纷纷回来务工。“以前东奔西走打工,挣钱不容易。现在好了,我们两口子都在这干活,一个月能挣6000多元,再加上养羊养猪的收入,日子越过越好了。"姜金文说。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对于今后的打算,许尔财说,发展产业是增收致富的必由之路,要发动农户的积极性参与蔬菜种植,真正把本地的蔬菜产业做大做强。

新闻推荐

这种“金果”可反季节种植 一棚年收入达6万元

本报讯秋末时节,大田作物采收已陆续接近尾声,民勤县重兴镇的温室大棚内却到处是农户们忙碌的身影。下案村种植户俞兆文的人...

民勤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民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