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 自在武威 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综述
天马行空自在武威
——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李萍
武威,天马的故乡,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里相互碰撞、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中原传统文化与西域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气势恢宏的天马文化、灿若繁星的五凉文化、博大精深的凉州儒学、独具特色的边塞文化、高雅绝伦的西凉乐舞、特色鲜明的西夏文化和千姿百态的民俗文化,给武威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近年来,武威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强省和推动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不断推动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使之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在2018年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上公布的全国“畅游中国100城"榜单中,武威市榜上有名;2018年第三届中国文旅产业巅峰大会暨产业资源链接博览会上,武威市荣获“全国十大最具人气旅游目的地"金峰奖。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865.1万人次,同比增长28.1%,增幅位列全省第五;实现旅游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33.1%,增幅位列全省第四。
武威市文旅融合靠什么华丽转身?
一
一个地方的资源禀赋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武威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稀世珍宝西夏碑、“陇右学宫之冠"武威文庙、西藏纳入中央行政管辖的历史见证地凉州白塔寺、天梯山石窟、鸠摩罗什舍利塔等珍贵历史文化遗存。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02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拥有馆藏文物5.17万件,凉州贤孝、凉州宝卷、武威攻鼓子、华锐藏族民歌、土族格萨尔等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是历史留给武威人民的巨大财富。
境内自然景观富集,有雪山天池、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绿洲和大漠戈壁,多样的自然景观与多彩的历史文化、多姿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魅力独具,有很高的文化旅游价值。目前,武威市已建成A级旅游景区、景点21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6处(雷台景区、文庙景区、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凉州白塔寺、沙漠公园、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
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故乡。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优秀代表,“铜奔马"自出土以来,曾多次出国展出,引起世人极大兴趣,一度出现了“四海盛赞铜奔马"的热潮。1983年10月,被原国家旅游局选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8月,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丰富的资源禀赋,给予武威市建设文化旅游名市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7年6月,市委提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的总体思路,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实现武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武威文化旅游产业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文旅气昂昂,绿城清粼粼。
2018年7月20日,全市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大会召开。市委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文化旅游产业再次定位,把文旅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擎和龙头,着力把文旅产业培育成全市的支柱产业,努力建设文化旅游名市。
二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武威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规范、有序务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高起点编制实施《武威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系列规划,为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绘就了科学蓝本。把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家级荣誉城市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德城"“文城"“绿城"“清城",推进烟头革命、厕所革命、交通革命“三项革命",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城市功能完善行动、绿地倍增行动“三项行动",配套旅游功能,改善城市旅游环境,全面塑造文化旅游名市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出台《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名市建设的意见》等含金量极高的扶持奖励政策,被誉为“黄金21条",吸引战略投资者参与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
总体布局上,武威市规划打造一心、五园、三带、四区,推动旅游产业要素向资源禀赋好、生态环境优和交通区位突出的区域聚集,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化、网络化发展格局。
具体实施中,坚持做到为生态留足空间、为文化留足空间、为公共服务留足空间;不留遗憾、不留败笔、不留骂名;商业开发为生态让路、为文化让路、为公共服务让路,注重城市文化、生态、公共服务的提升完善,促进城市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打造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借助文化旅游的灵魂和载体,武威市通过招商引资、重点扶持,培育了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文化旅游项目,“文化+"“旅游+"遍地开花,文旅融合效益日益凸显。
三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武威市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谋划和实施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带动力强、打基础、利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项目。
武威雷台,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更是一座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品牌价值无可替代的文化旅游资源宝库。
去年10月26日,全省最大的文化旅游综合体PPP项目——武威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这是武威市充分挖掘武威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名市,打造全域旅游城市的重点支撑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40.6万平方米,投资约58.5亿元,打造集雷台遗址保护、历史教育、旅游休闲、文创基地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于一体的综合型5A级城市中央文化观光景区。
名人故居是一个城市的历史符号和文化名片,是留住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去年10月5日,武威市启动李铭汉故居修缮工程,建设中全力保护历史风貌、保存传统格局,修缮后的故居“修旧如故",延续传承了武威历史文化根脉。目前,李铭汉故居正在进行陈列布展。
武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项目是武威市确定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占地464亩,总投资概算约37.5亿元。今年5月,该项目文物建筑古民居院落保护修缮工作开始实施。
同时,天梯山大景区精品民宿即将建成投用,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提升改造及改扩建工程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武威温泉度假村、普康田园综合体、天祝乌鞘岭国际滑雪场、民勤沙漠雕塑艺术主题公园等一批由社会资本投入的重点项目建成投运,培育了武威市文化旅游拳头产品,极大地提升了产品核心竞争力。今年1至6月,全市实施文化旅游项目59个,完成投资13.86亿元。
四
武威,这座绿色、环保的农业城市,有着乡愁赖以寄托的传统村落。这里空气清新,小桥流水人家,大漠孤烟粗犷,处处沉淀着浓浓的乡愁。
置身大漠,仰望星空,感受宇宙的浩瀚和星空的神秘魅力。每到夜晚,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交汇处的民勤县苏武沙漠大景区内的“摘星小镇",绚烂星空与高科技建筑交相辉映,呈现出大漠梦幻仙境,引来一波又一波游客前来观赏。
红旗猎猎首创旅游新村,谷水汤汤滋润秀美山川。进入5月,民勤县重兴镇“红旗谷",以其特色旅游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休闲观光,让游客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红旗谷"特色旅游村,是武威市推进“全域旅游"战略构想、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
武威市按照“睡好觉、洗好澡、上好网、吃好饭"的标准,规划编制《武威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基的乡村旅游,大力开发田园观光、采摘垂钓、民俗体验、乡村康养、民俗度假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
今年以来,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民勤县西渠镇号顺村、重兴镇红旗村,天祝县天堂镇天堂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其中天祝县天堂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旅游已成为武威市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靓丽名片。
有人说,人生最好的旅游,是在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徜徉武威,与蓝天相美、白云相融,与雪山相衬、美酒相醉,你只想停下脚步,静下心来,与远山对视、宁静共话,品时光静好、岁月安然……
新闻推荐
实现建档立卡户人口接受职教全覆盖 甘肃职业教育助力贫困地区脱贫
新华社电(记者白丽萍张智敏)“我是免费入学的,现在每月额外有380元的生活补助。”刘大翔说,两年前他哥哥在甘肃省内一所本科...
民勤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民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