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民勤县司法局昌宁司法所所长杨忠远的一天

武威日报 2019-03-28 17:33 大字

“乡里乡亲和为贵"

——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民勤县司法局昌宁司法所所长杨忠远的一天

本报记者尚禾

在城市的街道社区、农村的田间地头,有一群司法行政人,常年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基层第一线,深入群众开展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工作,服务着身边的群众,感化着社会的特殊人群。近日,记者来到民勤县司法局昌宁司法所,采访记录了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所长杨忠远的一天。

上午8点,一身朴素着装、手提一个发旧的文件包,杨忠远来到司法所径直走进了电脑室。8点30分,司法所工作人员全员到岗。

“每天来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社区矫正监管平台,仔细查看社区服刑人员手机定位,确保辖区人员不脱管、不重新犯罪。"杨忠远说着,打开甘肃省社区矫正管理系统,查看监管平台。这个系统记录着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行动轨迹,可以通过记录分析出是否存在异常活动,便于及时采取行动,开展行为劝阻和思想教育。

随即,杨忠远召集所有工作人员,开了简短的所务会,安排近期重点人员排查及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并反复交代重点关注事项,叮咛要了解最近辖区内特殊人员情况,以及部分矛盾纠纷的调解进展情况。

会后,杨忠远开始了每天的“必修课"。查看监管平台和做工作笔记是杨忠远每天必须要完成的两件事,通过梳理记录,将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

走进杨忠远的办公室,10平方米的房间内陈设简单,却很规整。墙边放着一张可以坐四五人的长椅和几个材料柜,两张并在一起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一沓沓厚厚的卷宗。办公桌边缘位置整齐地放着一大堆记事本,上面记录着各种重要事项和近几天必须要做的事情。

“司法所的主要职责就是调解纠纷、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工作琐碎,光靠耳朵听、脑子记是不行的,所以要及时整理记录相关情况,耐心细致做好相关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身边的群众。"杨忠远边和记者说着话,边仔细翻阅卷宗做着笔记。

伴随着“唰唰唰"的翻阅声和“沙沙沙"的写字声,转眼已临近中午1点。在同事的催促下,杨忠远放下笔,合上记事本,将翻阅的卷宗整理好放回原处后,起身走向食堂。刚刚拿起碗筷,杨忠远就接到了群众的电话,说昌宁镇安宁村两名群众春播时因为地埂和道路的问题差点儿打起来。杨忠远匆匆吃了几口饭,迅速和同事一起赶往安宁村村委会。

“我这么宽的埂子,他给我弄成这样了。"“你那里除了不抹他的埂子,你再能进去不?"……

在安宁村村委会,杨忠远弄清了事情的原委,经过一番苦口婆心地劝导,双方当事人平息了怒气,最后握手言和。“引起纠纷的许多邻里小事,往往牵扯到各家各户的具体利益,所以调解时群众不仅看你怎么说,还要看落实的时候你怎么做,是否能‘一碗水端平’。调解时不能只分是非、判输赢,更重要的是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毕竟乡里乡亲要以和为贵。"杨忠远告诉记者。

纠纷调解完,已是下午4点多。从村委会出来,杨忠远又顺道走进村民马玉争家里做回访,与他聊家常里短,了解调解后的情况。在马玉争眼里,杨忠远不只是司法工作人员,更是自己的亲人。他告诉记者,要不是杨忠远,他借出去近13年的钱就要不回来。原来,今年70多岁的马玉争13年前给邻村的刘某借了5000元钱,一直不见其归还。去年,马玉争找到了杨忠远,希望能通过调解帮忙要钱。杨忠远受理后便去刘某家里了解情况,发现刘某家非常困难,由于借款时间比较长,也有一丝不想还的心理。于是,杨忠远通过讲法律、讲邻里亲情,促使了刘某同意分期还款。“我们希望矛盾纠纷能就地化解,不希望老百姓走司法程序,走了司法程序,老百姓既要花费时间又要花钱,而且伤害邻里感情。"杨忠远说。

从马玉争家出来,已是日落时分。杨忠远一天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我们的工作很忙,但每次看到辖区群众得到法律帮助露出欣喜的笑容,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落日的余晖洒落在杨忠远身上,他的笑容灿烂欢欣。

新闻推荐

民勤:小黄瓜“长”成大产业

小黄瓜“长"成大产业本报记者姜新文阳春三月,当农民们都忙着春耕备耕、播种希望的时候,民勤县泉山镇永宁村温室...

民勤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民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