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誓为沙漠披绿装

武威日报 2019-03-27 20:14 大字

誓为沙漠披绿装

开栏的话

爱国的情怀分外壮阔,奋斗的足迹令人敬佩。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武威市各条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忘我工作、矢志奋斗、默默奉献的典型人物和先进集体。为反映他们的爱国之情、责任担当,讲好普通劳动者爱国奋斗的感人故事,展现武威市各族群众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良好精神面貌,本报从今天起开设“爱国情奋斗者"专栏,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马爱彬

日前,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武威市“豁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治沙英雄、民勤县薛百镇宋和村农民石述柱荣获“绿色长城奖章"。

“我一辈子只为群众做一件事。"石述柱说:“我小的时候,看到过不少乡亲含泪离家逃荒,从那个时候起,我就下定了决心要治沙,改变家乡的面貌。"

从风华正茂到年过古稀,石述柱一直在兑现着心中的承诺。他带领群众在沙海中营造出一片绿洲,在风沙线上筑起一条9公里长的林带,使昔日的逃荒村变成了如今的小康村。石述柱在防沙治沙中所作出的贡献获得了肯定,先后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石述柱所在的宋和村,地处民勤县的风沙口上。

1955年,19岁的石述柱当上了村团支部书记。面对风沙肆虐、庄稼被压、乡亲们逃荒的凄凉景象,他主动请缨,组建起一支青年治沙队伍,挺进村东头已被风沙埋压了的大沙河。插风墙、种红柳,植沙棘、栽白杨,可大风一起,新栽上的树木不是被风卷走,就是被沙埋压。村东头受挫,石述柱又转战到村南边的张家大滩,一干就是6年,换来20亩成活的白杨树。这让石述柱看到了治沙的希望。

1963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石述柱,选择继续治沙。寒冬腊月,他带着村干部,在流沙最严重的杨红庄滩仔细察看风沙的流向,研究在哪里能种草栽树。经过观察研究,他作出了一个改变宋和村命运的决定:在杨红庄滩建一个林场,压沙栽树,根治沙害。从此,每年春天,宋和村便雷打不动地治沙植树。

担任村干部40多年,石述柱的拼命精神和愈挫愈勇的劲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村民,也让石述柱成了宋和村人的主心骨。

经过多次失败,石述柱意识到,要在沙漠里种树,不能全靠土办法,要让群众有信心,就得让他们见到成效。石述柱找到有关部门,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放弃了以往单线式黏土沙障压沙的土法子,采用新式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使网格中的草木成活率达到80%。这个只上了3年小学的庄稼汉,不仅学会了压沙面积的计量、区域的选择,还学会了不同区域对不同风墙、沙障形式的适用。治沙蛮干不行,必须依靠科学。

上世纪60年代初,甘肃省治沙试验站在宋和村附近成立。石述柱得知后,三天两头往试验站跑,请教技术人员,邀请他们进村调研,并从试验站引进毛条、花棒、云杉等新品种,为治沙植树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几十年来,石述柱带领宋和村村民在杨红庄滩共栽植白杨、沙枣、梭梭、毛条、花棒等防风固沙林7500亩,压设各类沙障80多万米,固定流沙8000亩,新增耕地2400多亩,在茫茫风沙线上建起了一道长9公里、宽2.5公里的绿色屏障。

林场初具规模,石述柱还对传统的固腰削顶式的治沙模式进行改革,将粘土压沙与林木封育结合起来,在草方格围成的沙窝边上栽种各种树木,把沙窝护卫起来,在沙窝中间再种上庄稼。如此,向沙漠要回了一块又一块金贵的耕地,石述柱形象地把这种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治沙模式叫“母亲抱娃娃"。这种治沙模式得到国家林业专家的充分肯定,称之为“宋和样板"。

如今,从村支书岗位上退下来的石述柱,担任了宋和村综合治沙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带领群众继续奋战在风沙线上。他说:“只要活着一天,治沙队伍中就不能少了我石述柱。"宋和村每年压沙造林500多亩,全县每年的义务压沙造林石述柱也是一次不落地参加。

昌宁西沙窝是民勤县西边的风沙口之一,2010年开始实施规模化治理。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石述柱和昌宁村原党支部书记高成平进行了一次交谈,从工程规划到现场组织,使高成平心里一下子亮堂了,科学的方法加上组织发动起来的群众就一定能治住风沙。8年过去了,昌宁西沙窝的梭梭林郁郁葱葱,沙害被彻底治理。

岁月不老公仆情,夕阳已红赤子心。石述柱,半个世纪前的那个钢筋铁骨的壮汉子,已经85岁高龄了。岁月,深情地在他脸上刻下深深的沟壑,在他鬓边染上薄霜,但他的雄心壮志却丝毫未减。2018年春天,石述柱老人又和宋和村的群众在杨红庄滩栽下数十亩梭梭林。同年9月12日至13日,“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合作国际论坛在武威市举办,石述柱应邀出席,为生态治理贡献智慧。

石述柱用一腔热血,染绿了一片荒漠,守住了世代家园。

新闻推荐

民勤税务一分局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本报讯(记者范武平)近日,在全国“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暨表彰大会上,民勤县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

民勤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民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