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水和谐 润泽民生 民勤县水利改革40年成就回顾
红崖山水库天鹅嬉戏。
湿地公园景色怡人。
青土湖碧波荡漾。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其中各类沙漠及荒漠化面积占89.8%,绿洲面积仅占10.2%。在地理和环境梯度上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是西北地区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之一,是西北部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处于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北方防沙带”、全省“三屏四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在全国生态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40年艰辛历程,水利建设日新月异
20世纪50年代,民勤就拉开了水利会战的序幕,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建成亚洲最大的人工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相继建成跃进总干渠、景电二期延伸调水工程及各级输水渠道,基本形成了蓄引提并举、大中小结合、地表水地下水综合利用的灌溉格局。2005年,民勤上游来水为0.61亿立方米,全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30立方米,仅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1/6、1/3;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仅220立方米,不足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1/12、1/4,是典型的资源性、水质性、工程性、结构性缺水地区。
缺水问题使民勤绿洲在生产、生活及生态三方面面临严重危机,区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民勤生态环境问题,关乎河西走廊和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备受中央、省、市高度重视。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为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精心实施灌区节水改造、水资源保障、生态建设与保护等工程,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把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努力破解结构性缺水命题。
——水库建设。红崖山水库兴建于1958年,1964年一期工程完工,最大库容460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940万立方米,保灌面积23万亩;后来,经过二、三期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运行、防浪、抗冲刷能力增强,有效保护了大坝安全运行和蓄水安全,库容达到9930万立方米,调蓄能力得以提高。
2016年,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被列为“十三五”期间全国172项重大节水供水水利工程,同时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2016年新开工建设的20项重大节水供水水利工程之一。工程实施完成后,库容由0.99亿立方米增加到1.48亿立方米,水库规模由中型上升至大(Ⅱ)型,可有效提高水库调度调蓄能力,缓解上游来水与灌区需水矛盾,基本满足红崖山灌区农业灌溉及生态用水需求,保证每年向青土湖下泄生态水量3000万立方米以上。对于巩固扩大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成果、促进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维系流域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改革开放前,民勤县农村饮水主要靠人力拉水为主,拉水路途长,部分村社饮用水运距在10公里以上,有条件的村社在灌溉机井上实施了简易的自来水装置,但效果都不理想,且饮水水质不能保证安全。2002年开始,民勤县相继实施了国家农村人饮解困、氟病改水、抗旱应急及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截至2018年,已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5处、水源井38眼,全县18个镇的23.9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已全部解决,全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通过人饮项目的实施,缩短了群众取水的距离,节省了劳力,减少了饮水开支,同时饮水水质达到了人畜饮水安全标准,彻底解决了全县农村群众因长期饮用苦咸水和高氟水引发的各类疾病,对有效改善全县农村群众生活水平,保证民勤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田灌溉设施工程建设。1975年以后,渠道衬砌工程开始,相继建成总干渠1条87.37公里,干渠和总支渠13条159.10公里,支渠84条512.82公里。2006年以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完成骨干渠道改建460.396公里,完成田间节水面积60.19万亩;完成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渠延伸工程砼箱型暗渠20.923公里。截至2015年,累计完成渠道衬砌4558.9公里,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8提高到0.637。
——机电井管理。为遏制县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势头,保障全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初,民勤县制定了农区及荒漠区全年禁牧,绿洲内禁止开荒打井,境内禁止过量超采地下水的“三禁”政策,从此,全县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道路。2014年农业水价改革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升级改造地下水取水井智能化计量设施4542套,为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权水价制度改革。按照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严守“三条红线”不突破,全县水资源管理精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水价进行了大幅调整和改革,农业灌溉地表水供水水价由改革开放前的0.08元/立方米调整到2013年的0.24元/立方米,基本达到成本水价;地下水实行“基本水价+计量水价”两部制水价,基本水价2元/亩·年,计量水价按20元/亩·年的标准和各灌区的地下水亩配水定额进行计算,初步形成地下水水价高于地表水水价的水价机制。经过不懈努力,民勤县已经建立了与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相适应的、良性运行的水价机制。
40年风雨兼程,水利改革成就斐然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以来,民勤县精心实施灌区节水改造、水资源保障、生态建设与保护等工程,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把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让“红线”变成刚性约束,努力破解结构性缺水命题,不断探索实践政策措施、技术模式和管理机制,生态治理取得重大成效。
——两大约束性指标提前8年实现。围绕规划目标,民勤县在积极协调上游凉州区及景电管理局加大调水力度的同时,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和灌溉面积控制。经省水文局蔡旗测流站监测确认,2010年以来蔡旗断面过站总径流连续8年达到《规划》确定的目标值,2012年达到3.48亿立方米;2012年—2017年,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连续6年控制在0.86亿立方米以内,提前8年实现了《规划》确定的“两大约束性指标”。
——生态治理目标提前6年实现。全县生态配水比例由规划实施前不足3%提高到2017年的23.12%。2010年—2017年,红崖山水库向青土湖下泄生态用水从1290万立方米增加到3830万立方米,青土湖水域面积从3平方公里扩大到26.6平方公里。2014年10月,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与省水利厅组织专家对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情况进行了现场评估。评估认为:“青土湖地下水位埋深小于3米区域呈南东—北西向范围分布,局部地方地下水埋深小于1米,北部湖区形成约106平方公里的旱区湿地”,提前6年实现了《规划》确定的生态治理目标。
——地下水位止降趋升。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实施以来,民勤县累计关闭机井3018眼,压减配水面积44.18万亩,积极推广管道输水、膜下滴灌、小管出流、小畦灌溉、垄作沟灌、垄膜沟灌、地膜再利用免耕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推行工业废水净化循环利用、中水回用和“零排放”等工业循环节水技术,全县用水总量由2006年的7.44亿立方米减少到2017年的3.5806亿立方米。全县76眼地下水位观测井观测数据显示,2011年地下水采补达到动态平衡,到2017年底全县地下水位累计回升了0.372米。省水文局设置的青土湖地下水位观测站观测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青土湖地下水位埋深2.94米,较2007年上升1.08米。夹河黄案滩关闭的96眼机井中有7眼自流成泉。
——荒漠化面积逐步减少。按照“外围封育、边缘治理、内部发展”的林业发展基本格局,形成“外镶边、内建网”的稳固绿色屏障。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29.86万亩,工程压沙55.3万亩,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封育成林78万亩,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老虎口、龙王庙、勤锋滩等大的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7年的10.86%提高到17.91%,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呈逐年减少、减轻趋势,整体处于遏制逆转趋势。
——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坚持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以水布局经济社会发展,以水价杠杆促进各行业节约用水和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全县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14.37万亩,初步建成以日光温室瓜菜、民勤羊肉为主的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以肉羊、蛋鸡、甜瓜、蔬菜、人参果等为主的优势产业。农业单立方米水效益由2007年的3.45元提高到2017年的20.49元。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77元,较“十一五”末净增6232元,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双赢的目的。
新闻推荐
漫步在民勤县城的大街小巷,时常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穿着醒目的红马甲,或在路口帮忙疏导交通,或在社区扶老助残,或在擦洗灯杆...
民勤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民勤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