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省媒看武威之一 生态保护“亮”出“新色彩”

武威日报 2018-05-29 17:04 大字

●央媒省媒看武威之一

生态保护“亮”出“新色彩”

5月22日,记者在民勤县青土湖采访。

本报记者 马开良 杨鹏元

八步沙、红水村,郭万刚、王银吉,不仅是地名、人名,更是武威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真实写照。

5月21日至23日,来自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新华社甘肃分社等13家中央驻甘主要新闻单位,中国国土资源报和中国经济时报等12家中央行业类媒体,人民网甘肃频道、新华网甘肃频道等5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甘肃日报、省广电集团等9家省属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聚焦武威市生态文明建设,将这里的新亮点推向全国。

感动、震撼,是此次采访团记者最直接的感受。

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周啸天说:“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武威有很多亮点和好故事,像八步沙六老汉祖孙三代的治沙故事、凉州区王银吉一家坚持近20年义务治沙的故事、干涸50多年的青土湖再现生机等等。我相信,在武威还有很多默默无闻坚守在治沙防沙一线的无名英雄。作为一名媒体人,我希望能够沉下心来,更多地发掘环境治理方面的好故事,让每一个人都能知道好环境来之不易。”工人日报甘肃记者站站长康劲说:“八步沙林场的治沙精神,体现的是咱们武威人民、甘肃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这样一种艰苦的环境中,通过三代人几十年不懈努力,建起了一道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相信每一位走进八步沙的人,心里面都怀着虔诚和感动,这种精神确实应该发扬光大。”

中国国土资源报甘肃记者站站长王锋是第一次来八步沙采访。“三代人为了一个绿色的梦,把戈壁变成了绿洲,非常了不起,值得向全国推广。以后我还会再来八步沙,住下来蹲点蹲守,挖深挖透这个典型。”

在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河西岸的王银吉一家治沙区,今年77岁的王天昌老人,正用三弦弹唱着自编的治沙曲。大家拿出随身的影像设备,把这一幕感人的画面记录下来。“王银吉一家的事迹,让我们很感动,特别是王天昌老人让我印象更深刻。他们这一家人,为生态治理付出太多太多,应该向他们致敬。这种精神应该弘扬,也值得深入思考,希望通过我们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关注生态治理。”光明日报甘肃记者站记者姚昆说。

2007年,民勤青土湖地区地下水位低于地表4.02米;2017年,这个数据变成了2.94米。十年之间,青土湖的地下水位上升了1.08米,青土湖水面从零扩大到26.6平方公里。“之前干涸的青土湖,现在有水有草有鸟,形成了一大片湿地,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奋斗的结果。”

一次次镜头的闪动,定格美丽嬗变的画面;一条条鲜活的新闻,讲述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中央和省级媒体人眼中,砥砺奋进的武威大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步伐越发坚定铿锵。

新闻推荐

改善人居环境 打造文明乡村

改善人居环境打造文明乡村——全市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乡村文明行动系列报道之四本报记者张秀芳民勤县薛百镇宋和...

民勤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民勤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