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传递正能量记全国文明家庭张福友家庭

武威日报 2021-02-20 19:10 大字

用爱传递正能量

——记全国文明家庭张福友家庭

武威日报记者董丽俊于芳见习记者秦树静

多年来,张福友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双休假期,收集贫困学生信息,引资救助贫困学生,征集衣物文具捐赠给需要者,为学校捐赠食堂餐桌,义务献血共计8400毫升。

“我只是做了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但党和人民给了我至高无上的荣誉,想到这些,我就诚惶诚恐,总觉得自己做的太少太少……"得知自己的家庭获得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张福友谦虚地说。

“那时还没有公益这个说法,但是能帮助学生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我给他们买本子、买笔墨、买感冒药。"上世纪80年代,张福友在古浪县大靖镇山村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每个月只有17.5元的工资,当看到学生有时买不起笔墨本子的愁苦眼神,张福友就暗下决心,再难也要帮助他们。在张福友的带领下,学生学习和帮助别人的热情空前高涨,成立学雷锋小组,为村上挖泉引水,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曾经教过的学生只要在过年时回家,一定会去看望张福友,叙说当年的高兴事。每每听到这些,张福友感触颇深,也为自己三十多年的坚持而欣慰。

2013年,张福友成立福友爱心工作站,设立爱心基金,自己第一个捐款2000元,并坚持月捐100元,常年不辍。截至目前,爱心基金已收到大爱捐款10万多元,这是一个动态数据,一直在不断更新。参加工作36年,他从未间断帮助别人,先后从国内外争取救助资金74.8万元,救助贫困学生339名,其中有128名学子在福友爱心工作站的帮助下圆了大学梦。

2017年秋季学期,张福友主动要求从西靖中学调往离家20多公里的西靖爱民社区幼儿园。那里条件有限,路途遥远,还需要自己生火做饭,看到学校绿化滞后,他对已有树木精心修剪,按时浇灌。幼儿园经费紧张,他自己动手修理自来水、接水管、装阀门,借来工具在墙壁上打洞装烟筒,用志愿者捐助的50多斤油漆,在无偿筹集的旧轮胎上刷漆,自建沙坑,和老师们一起自制玩具。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福友坦言,公益是一种信念,承载着前行的动力;公益最终的归属是予人快乐,让更多人能了解公益、感受公益。

“在我做公益期间,家人非常支持,我家的地下室是爱心物资中转站,有捐赠来的衣物,我和家人一起将衣物挑拣分类洗干净,适时送到需要者手中。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爱心行列,让我们在公益路上长期走下去。"这几年,张福友经常去黄花滩综合养老服务福利中心为老人理发、整理内务。一到敬老院,老人们都会围上来高兴地和他打招呼,分享自己的高兴事。

2011年9月,张福友被评为古浪县首届道德模范;2012年3月,获得武威市第二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3年1月,获得甘肃省第三届道德模范、同年9月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连续获得古浪县、武威市、甘肃省“最美志愿服务家庭"、全国首届“五星级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2016年,被评为武威市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5月,获得全国首届最美教师志愿者荣誉称号;2017年度被授予全国仅有66人的“大国良师"荣誉称号;2020年11月,张福友家庭获得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一面面锦旗,一摞摞荣誉证书,一声声赞美之语,都让我深深感到肩上责任重大。我们每一位公民都要通过道德力量,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一个文明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内化为我们的道德修养,争做道德建设的表率。"张福友倡议,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共同努力,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为武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新闻推荐

古浪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基地创新模式引领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

古浪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基地创新模式引领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每日甘肃网1月22日讯据武威日报报道(高昆)古浪县现代丝路...

古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