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产业蹚出致富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洪文泉
有人开玩笑说,古浪县黄花滩最大的官是胡丛斌。
“有多大?”记者问。
“管理这个数大不大?”胡丛斌用手指交叉,比划出“十”的手势,然后爽朗地大笑道,“10万只扶贫羊,你说我这个羊倌大不大?”
胡丛斌是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兴盛种羊繁殖有限公司负责人,脸色黝黑语速快。
2017年末,古浪县计划新建一个国有种羊繁育企业,向周围贫困户源源不断输送优质种羊,从而达到稳定脱贫的目的。
彼时,胡丛斌的身份还是当地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负责人。他当时在古浪县种植了1万多亩枸杞,为了让枸杞成活,他无论刮风下雨都在地头研究。有人看到这人干事认真,推荐他来当种羊场的“场长”,他摆了摆手,“不干”。
“我不懂养羊,养出问题咋办?”胡丛斌当时的想法非常简单。
又有人来做工作。“你是一名党员,种1万亩枸杞才能带几户群众脱贫?你把羊场办好了,成千上万群众都能脱贫。不会养羊可以学。”
就这样,胡丛斌从老板转型成了羊倌。
2018年1月1日,首批300只湖羊进入圈舍。
在胡丛斌的意识里,养羊无非就是给羊喂草。谁知羊群扩大到4000只左右的时候,胡丛斌坐不住了。“我发现有的羊不吃草,情绪也不好,躲在角落不动弹。”
从此,他开始了学习之路。通过向畜牧专家、养殖户不断请教,他才知道这是由于羊更换了环境,产生了反应。于是,他逐渐学会了给新进羊群饮水中加入“黄芪多糖”“电解多维”等提高羊的抵抗力,从而消除反应。
2018年夏天,随着羊群数量的不断增加,有的羊不吃草、有的羊生病……胡丛斌的压力越来越大,除了向人学,他还向羊学。
每天早晨6时刚过,胡丛斌就来到羊圈,观察羊如何吃草。“通过观察羊的采食过程来判断羊的饥饱,总结出由快到慢、少填勤填的喂养方法。”
一个个土办法、“笨办法”对胡丛斌帮助非常大。现在,他只要在羊圈里扫一眼,就会知道哪只羊身体不舒服、哪只羊肚子饿了。“以前总想当‘羊大夫’,生怕羊生病,后来就研究当‘羊厨师’,羊吃饱免疫力就强,自然少生病。”
两年多过去了,兴盛公司羊存栏达10万只。
60岁的陈玉庆老两口易地扶贫搬迁来到古浪县绿洲小城镇后,就来到这里打工,一个月加起来能挣5400元,稳定脱贫。胡丛斌说,像老陈这样在羊场打工挣钱的贫困户有300多人,每人每年稳定收入3.2万元。
胡丛斌介绍,以这些羊为基础,一共有3种带贫模式。“第一种,三变模式。贫困户将自己的圈舍或者扶贫到户资金入股种羊公司进行分红。到2019年底,已经为1000多户贫困户分红600多万元。第二种,劳务模式。第三种是‘羊银行’模式,贫困户将1万元资金作为借款保证金抵押到兴盛公司,公司贷羊21只,其中20只母羊、1只公羊,养殖3年后归还21只羊,羊羔归贫困户,同时退还1万元押金。现在已经为1400多户贫困户投放2.7万只羊。”
羊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但让贫困户有了脱贫的“载体”,更带来“联动效应”。胡丛斌说:“通过养殖技术的培训和传导,群众科学养殖的意识明显增强。同时,草产业逐渐兴起。值得关注的是,新品种羊的大规模培育,将一步步淘汰原有品种,从而达到培育古浪县羊品种品牌的目的。”
5月底,胡丛斌还打算在古浪县移民区举办十多场专题培训,主要传授养殖户如何养羊、如何精准喂养等知识。胡丛斌告诉记者,这个羊场相当于“源头”,技术下沉才是稳定脱贫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新闻推荐
记者近日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采访时,听说当地脱贫的“羊产业”发展有“二胡”。谁是“二胡”?在古浪县黄花滩乡黄花...
古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古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