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好着哩!”
“今年好着哩!"
记者张泽三
腊月十五,三九第一天。一场纷纷扬扬的瑞雪,一时将古浪的远山近水银装素裹,室外气温随之下降到零下10摄氏度左右。
虽是天寒地冻、万物归静时节,但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日光温室基地内,却是一番生机勃勃的“别样风情"。圣女果恰似“葡萄串"缀满了枝秧,嫩黄瓜顶着花儿翠绿欲滴,黑紫的茄子色泽亮晶,厚实的辣子看着也香。出棚进棚,行走绿色之间,倾听群众笑语,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年好着哩!"
“今年好着哩!"在村民韩基民家的日光温室里,红彤彤的西红柿满眼皆是。从古浪南部山区干城村搬迁过来的女主人石国环一边忙着收拾藤蔓,一边笑着给记者讲她的种棚故事。“我是第一次种大棚,什么都不会,从育苗定植到管护成熟,多亏了技术员跑前跑后指导。一开始不怎么看好,抱着试一试、学一学的想法,没想到种上就成下了。"
“过去,虽然漫山遍野都是地,但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却没什么收入。尤其每到这个时节,‘猫’在屋里出不了门,也没个来钱的营生,日子过得紧巴巴地。去年搬迁到富民新村后,环境大变样,条件大变样,生活随之也变了样。各方面条件都好了,来钱的路子也多了。只要人勤快,不怕没钱挣。我这棚现在已经卖了1万多元了。"石国环说。
说话间,从干城乡大鱼村搬迁过来的刘积文走进棚来。“你的棚过了万了没有?"石国环笑着问。“早过了,我就是过来看一下你这边情况怎么样。是不是有什么妙招我们学一学。"刘积文满脸笑容地回答着。“这些天,虽然天气冷,但天天有收入,心里确实是暖呼呼的。说实话,今年真真好着哩!你们过去看一下,我的棚里至少还可摘三四千斤西红柿。"
“这两口子人勤快、能吃苦。男的在外务工,女的主内种棚现在天天有进账。今年他们少少有5万元的票子。"刘积文一个劲地夸奖石国环两口子。“今年种棚有经验了,我还想再种一座棚,争取把收入提上去。"
和石国环、刘积文家的温棚里一样,走进张九德的日光温室,绿油油的叶片间鲜亮的西红柿很是诱人。“今年好着哩,我种了两个棚,目前收入两万多元了。这两天价格好,每斤2.2元,赶过年收入3万元一点没问题。"从古丰镇萱麻河村搬迁过来的张九德虽年近六十,但干劲不减,一个人打理着两座棚。“原先有顾虑,现在顾虑打消了,都想着怎么干好的问题,大家都不甘落后啊。政策好,我们自己更要多努力,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啊。"张九德笑着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如何让移民群众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富民新村整齐划一的日光温室、生机勃勃的养殖小区给出了实现路径。依托特色产业,不仅实现了产业集群发展,也凸显了规模效益,移民群众在家门口沐浴党的好政策、唱着脱贫增收曲,一步步走上了幸福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毛婧雯说起产业扶贫,来自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的省人大代表胡中山有一肚子说不完的话:“...
古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古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