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019年,这些农民的故事值得记住

农村大众报 2020-01-01 14:55 大字
肖民

挥别2019,拥抱2020。回首这一年,我们应该记住发生在农民身上的一些事儿。

甘肃省古浪县6位农民和他们的儿孙,2019年成为被人传说着的人物。面对一步步侵蚀农田和村庄的风沙,38年前,他们选择了不服输不退缩。他们封沙育林,一棵棵树植起来,一片片沙绿起来。有老人倒下了,他们的儿子接过铁锨,继续在沙地上挖坑栽树。38年来,6位农民和他们的后代们,带领当地农民植树4000多万棵,封沙育林37万亩。

这6位农民和他们的后代,就是新时代愚公的代表。曾经,因为吃不饱,人们想要更多的耕地来生产粮食,于是山岭、草地变成了农田。曾经,因为缺烧火做饭的柴草,于是山林被砍秃了,荒坡上的杂草被连根刨走。这让大地上少了绿色,多了风沙。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抱着让山绿起来、水清起来的想法,一位又一位农民在合同上按下手印,靠铁锨钁头和小推车,开始治理荒山荒地、荒坡荒漠。

现在,我们的家园,山绿了水清了。我们在享受着绿树清风、蓝天白云时,会记住他们的,因为他们建起了绿色的丰碑。记住的不是一个个的名字,而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群体。

2019年2月,浙江省桐乡市乌镇镇颜家村细雨霏霏。98岁的孙杏宝来到同村人张发林家,还上了50年前欠下的8天工钱。50年前,8个工也就十来块钱。孙杏宝没法算清50年后该给张发林多少钱,她拿着1200元钱,还清了50年前的欠账。

50年前,在一些农民家庭,10元钱足能决定是让一个孩子继续上学,还是弃学去放羊。现在,大多数农民家里,吃的穿的不缺,电视、冰箱、空调样样都有。从贫穷到日渐富足,农民在全面小康路上,步子越走越轻松。现在年轻一代的农民,考虑的不再是家人的一日三餐,不再是老人看病、孩子上学的钱从哪里出,而是买辆什么价位的轿车,而是到县城还是更大的城市里买房。

2019年3月12日,在浙江省兰溪市一个十字路口,盲人老大爷慌乱无助,送外卖小伙应晓昂伸出援手,一路护送大爷安全过了客运站的检票口。这个视频很快传遍中国。送外卖这种活儿,从业者很多是进城的农民工,他们在城市一直温暖存在着。

中国农民进城的步伐,艰难而又坚定。城乡分治时,进城农民被称作“盲流”。后来允许农民进城了,因为城市里有太多的高楼要建,有太多的道路要修。他们背着装有衣被的化肥袋子,一个工地一个工地找活,这个时期的进城农民,在一些人的眼里,是苦大力的代名词。

所有的苦和累,都没有挡住农民进城的脚步。没有文化可以学,没有技术,实践是最好的大学。现在新一代进城农民,出门拉着的是高档行李箱,坐的是高铁。在城里,他们成为被争抢的群体。他们有了同工同酬的权利,有了笑对城市的信心。城市,将是他们的新家和未来。

新闻推荐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 我们都是追梦人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本报记者甘曜毓日前,记者见到了“退休"7个月的侯殿禄。侯殿禄已83岁高龄,为何...

古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