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过:沙漠里的守望者

武威日报 2019-08-12 18:43 大字

赵过:沙漠里的守望者

本报记者张泽三马开良见习记者韩筱蓓孙丽娟

赵过和他的杨树林。

雨后的古浪县海子滩镇,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芳香。

出镇区,沿通畅的“大海"公路一路向东北行进,约15公里的路程后,在一个地图上标注为“砖包城"的地方附近,我们走进了浩瀚的腾格里沙漠。继续向北,道路两侧绿意渐浓,碗口粗的杨树一路相连,葱茏的玉米延绵起伏。不远处的绿杨阴里,老党员、种植大户赵过的“家园"恰如厚实一叶,静谧地镶嵌在一望无垠的沙漠里。

就是这片充满希望的绿色,伴随着沙漠里数不清的日出日落,承载着赵过的心酸过往,映衬着他的幸福美好生活。

回忆:贫寒之苦生活艰难

赵过今年53岁,和很多人家一样,曾经贫寒的家境之苦在记忆当中总是挥之不去,“饿"字令他刻骨铭心。

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一件衣服往往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最困难的时候,赵过随母亲到凉州讨过饭。看着人家碗中一样的“清汤寡水",倔强的赵过心里既难受又好强。“妈,我们回吧,人家日子也不好过。回去了我好好干,我就不相信干不出个名堂来。"说起这些,赵过总是眼泪打转。

“当时的生活很苦,能勉强吃上些就不错了,黑面干粮和苦苦菜是家常便饭。"那时候,为了生机,赵过随父亲扒火车到中卫卖过猪崽、爬沙窝收过沙生植物草籽。后来种地,收购农产品。

一步步,一年年,硬是凭着不服输、能吃苦的坚韧毅力,一家人的日子一步步好了起来。

“父亲是一个慈祥的人,也是一个‘正统’的人,对我们要求极为严格,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守规矩,做到吃有吃像、坐有坐姿,规矩做事、清白做人。更为重要的是教育我们要发愤图强,励志成才。"赵过回忆说,1975年,为寻出路,父亲毅然决然地收拾上仅有的锅碗瓢盆,带着全家从昌灵山脚下的石坡村搬迁出来。“刚搬到沙漠里,没有房子住,一家人就住地窝堡。当时父亲植树挡风沙的意识比较强烈,每年都想办法弄来树苗,所以才有了现在的这片林子。"指着眼前一排排粗壮的杨树,赵过为我们诉说着自己艰难过往。

梦想:吃得苦中苦方有好日子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赵过说,这话说得太好了。

2000年,胆大心细的赵过利用手中仅有的2万元积蓄,开启了自己小规模科技种田之路。3年的努力没白费,之后每年近5万元的收入让他信心满怀、干劲十足,也更加坚定了他扩大种植规模的决心。“那时候也不知道如何发展产业,就是简单的‘低头干活’,不知道‘抬头看路’,跟着别人干,别人种什么,我就种什么,这样难以形成特色,也难以形成规模。"赵过回忆说。

2008年,他听说外地市场洋葱品质好,特别是海外市场对洋葱的需求量非常大,决定亲自出去看一看。他联合一起搞种植的几个大户去了山东考察,回来后便在土沟井村流转土地种植了50亩的洋葱试验田,没想到当年获得了大丰收,纯收入达40多万元。这一年,赵过真正尝到了规模种植带来的甜头,赵过也成了海子滩镇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心愿:大家富了才算富

经过几年的发展,一种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产业发展规模,进而吸纳周边劳动力进行规模化生产作业的思路在赵过的脑海中逐渐明晰,这种“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不仅能够抵御投资风险,还可以带动周边群众通过就近务工实现脱贫增收。2014年,赵过联合村上2名党员,发起并注册成立了古浪县瀚宇农牧专业合作社。赵过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带领父老乡亲一起脱贫致富。“农民都很实诚,他们有苦有累也不说。我就要带领大家干一干,让大家都把日子过得好一点。"赵过说。

随后的几年里,赵过依托合作社,积极推广“合作社+贫困户+基地"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种养收益低、就业务工难、土地流转难等问题。2018年,在镇上的支持下,赵过又成立扶贫车间,将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以入股分红的方式注入合作社,就地实现土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和劳动力转移就业。

现在的赵过,每当看到乡邻们下班时拿到工资露出喜悦的笑容,他最欣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乡亲们带来幸福,我心里很舒坦。我会继续依托合作社,守望这片沙漠,与大家共同奔小康。"赵过的话铿锵有力。

新闻推荐

大墩滩村的枸杞红了

村民雷万桂正在采摘枸杞。大墩滩村党支部书记谢大生(左)帮助村民装枸杞。7月11日,记者走进古浪县大靖镇大墩滩村枸杞种植基...

古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古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