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八步沙!

天水日报 2019-04-11 12:26 大字

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第一代治沙人郭朝明的曾孙郭维乐向同学讲述曾祖父的治沙故事。

77岁的八步沙第一代治沙人张润元带领学生植树治沙。

清明节前,八步沙治沙人和学生们在六老汉种植近40年的大榆树下,举行缅怀致敬活动。

古浪县十道沟治沙点,67岁的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每天都来和工人们一起压沙。

——天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探访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全媒体记者周文涛

编者按:

三代人,38年,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3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代楷模发布厅》播出了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事迹,同时在节目中,中宣部授予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并颁发奖章证书。天水日报社主动策划,派出记者专程赴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进行采访报道,以更好地宣传弘扬他们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的愚公精神。

怀着崇敬的心情,4月1日,记者驱车来到了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当记者见到八步沙治沙群体时,刚刚获得荣誉的治沙人的生活和往常并没有不同。有人向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恭喜,他不好意思地低头笑着:“作为生长在沙区的人,种树,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要继续加油干,守住来之不易的绿色。”

面对荣誉,八步沙的治沙人有着清晰的认识,郭万刚老人说:“干了很普通的小事,却得到这么高的荣誉,我们要再接再厉加油干,不能辜负国家和社会的期望。”

这是一种坚守。3月下旬,他们去北京接受表彰前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是为自己买一件新衣服,而是紧盯着春季治沙的节骨眼,将2000亩草方格治沙工程顺利启动。

这是一种热情。记者沿着古浪县西靖镇的沙区不断前进,在一个叫做十道沟的沙漠前,见到了正在劳作的郭万刚和工人们。张应龙是压沙工人,他满怀信心地说:“3月初我们进场时这里寸草不生,你看,现在满沙丘的草方格。再有一周时间我们就能压完这里的2000亩沙地,夏秋雨水充足的话,明年这些草方格里就能生长出绿色。”

沙漠是神奇的,过去,八步沙人将治沙作为毕生奋斗的夙愿;今天,八步沙人不但要治沙还要向沙子要效益。

在古浪县11号移民点背后的沙地里,大型机械不断穿梭,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嫁接肉苁蓉。负责这项工作的是第三代治沙人33岁的郭玺,沙漠地区强烈的紫外线让他的面庞黑得发亮。他说:“这5000亩梭梭嫁接肉苁蓉能带动近千户贫困户脱贫。”

在这片布满沙生植物的沙漠中,有一株树龄超过30年的粗壮榆树。八步沙第一代治沙人就是从这棵树开始干起。因为有了这些树,八步沙才挡住从年头刮到年尾的风沙,这是一份久久为功、薪火相传的使命担当。

记者向林场群体询问沙漠造林的艰难时,他们大都摇摇头,轻描淡写一句:“很不容易。”但是,八步沙随风摇曳的梭梭知道,十道沟里漫山遍野的霸王花知道,三代人38年质朴坚韧的守护知道——沙海繁花的艰辛。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崇高追求。

礼赞,八步沙!

郭玺每天在治沙点忙碌,脸庞晒得焦黑,尤其是紧握着梭梭苗的一双手更显得粗糙。

在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郭玺和村民用大型机械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

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老人经常和第三代治沙人郭玺进行交流,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们,并从年轻人那里学习新的知识。

新闻推荐

学习时代楷模 共建绿色家园 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事迹在酒泉市引起热烈反响

本报记者王丽君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播出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事迹后,在酒泉...

古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