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益当做终身事业 记一方公益创始人高平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娜文/图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家庭因为贫穷不得已让子女辍学,但人间有爱,有这么一个人,他用他的行动和无私的捐助,十多年年时间累计捐款到慈善公益组织达几十万元,让失学的孩子重新燃起求知的希望,近两年他有牵头创立一方公益组织,吸纳进百余名志愿者。扶危济困、帮助弱势群体,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公益,对他来说是毕生的追求,更是终生的事业。而他一方公益的创始人高平,他尽己所能,用爱书写了一条慈善公益之路……
深受感触
萌生念头资助失学儿童
1992年,高平还在武威市糖酒副食采购供应站担任团委书记。在一次“希望工程”捐助动员会上,宣传画上那个睁着大大的眼睛的小女孩吸引了高平。这双对知识充满渴望的眼睛深深触动了高平的内心。他想到自己村子里也有很多因为贫穷早早辍学在家的孩子。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尽可能地帮助那些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完成学业。
高平向记者回忆了当年自己是怎样产生了帮助贫困儿童的想法。他说:“我主动从各县区上报的贫困救助名单里选择了两个当时正上四年级的贫困孩子进行资助,其中一个是古浪县的,一个是天柱县的。他们的家庭都非常困难,可以说是家徒四壁。我为这两名孩子资助了所有学费,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以后回报社会。当时我每个月的工资是200多元。”就这样,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高平对这两个孩子的资助从未间断过。
如今距离第一次捐助已经过去20多年了,高平捐助的孩子人数也越来越多。从物质帮助到精神上的鼓励,高平捐助的资金达到几十万元。
自主创业
公益事业坚持不懈
2004年,高平开始自主创业,通过不懈努力,他的事业取得了一定成就。此时的他,开始集中资助,尽自己所能每学期至少保证资助两位孩子,逐年累积,从未间断,迄今已有22位学生接受了资助。为了获取贫困生的信息,他翻阅了很多报刊杂志,后来得知《现代妇女杂志》上一直刊登着有关贫困生的资料信息,他便直接和这些孩子取得联系。汶川地震发生后,他还给文县、康县的两位孩子各捐助2000元并且每学期都汇去生活费,常常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
截至今天,还有2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孩子正接受着高平的资助,其中最小的上五年级,最大的上大三。
高平打开一个柜子,记者看到里面放着厚厚的一摞书信,它们被整齐地垒放着,大约有一尺多高。高平随手拿出其中的几份给记者阅读。上面的字迹有的并不是很工整,大部分是一些祝福的话语,如“希望叔叔工作顺利”、“祝叔叔身体健康”等。还有几个孩子的来信字就写得较成熟,祝福之外还讲述了学习生活上的一些事情。但无论怎样,信里面都充满了他们真挚的感恩之情。
在资助贫困孩子的同时,高平在其他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也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等各种公益事业中踊跃捐款。据统计,8年时间,高平向慈善公益捐款累计达到30多万元。他告诉记者:“慈善是一种社会责任,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通过媒体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投入其中。特别是那些民营企业家更应该主动参与到慈善公益中来。”他说自己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办一所希望小学去帮助更多的贫困失学孩子完成学业,以后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他还想建立一个基金,这样就能更方便地把慈善事业一直做下去。
创立一方公益组织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
现如今这几年,高平还牵头创立了一方公益组织。走访最贫困的地区,走访乡下的学校,捐助患病困难的人群,参加城市的公益活动……在太多太多公益的场景中,都能看得到一方公益组织的身影,而这些都源于创始人高平。
在公益的路上,高平还自己投资创办了《人力资源周刊》,并免费向社区街道发放。这就是高平,用自己的真心真情践行着漫漫的慈善之路。在采访的最后,他告诉记者,他觉得自己做的还很有限,希望今后能做更多的慈善事,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关爱。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康建明)11月12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栏目播出了反映古浪县八步沙治沙的专题报道《治...
古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