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持之以恒 演绎愚公治沙传奇
西部商报讯 记者张云 多年来,六位老汉和他们的后代一直没有停下造林治沙的脚步,在祖国的大西北演绎着三代“愚公”治沙的传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就这样,六位老汉祖孙三代人不仅把7.5万亩的沙漠变成了绿洲,还阻断风沙侵蚀的步伐,向风沙危害更严重的地区进军,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转变,从当年“义务治沙”保家园,到如今“工程治沙”富家乡。六位老汉的后人,坚守着林场,不断调整发展方向,目的只有一个:让林场永远绿意盎然。
第三代治沙人接棒治沙
34岁的郭玺是郭老汉郭朝明的孙子,郭万刚的侄子,去年5月中旬来到林场,成为八步沙的第三代治沙人。
5月6日,郭玺正在忙着用铁锹掩埋被狂风刮出来的树根。当记者问起为何放着收入不错的工作不干而加入造林治沙的队伍时,郭玺抬起头笑了笑对记者说:“爷爷走的时候,跟我们兄弟四个交代过,四个孙子当中必须有一个人去看护八步沙。现在大伯年龄大了,所以我选择来八步沙,要把八步沙看护好、管理好。”郭玺初中毕业后,在土门镇开装载机。一个月下来,有四五千元的收入,按照当地收入水平算是很不错了,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去年5月,在大伯郭万刚的要求下,一番思想斗争后,郭玺来到了八步沙林场,从此他接过了祖辈们造林护林的班。郭玺的任务是护林员,每天总是天不亮就出门,到承包区巡查、看护,中午也待在林区,晚上才回家,每日巡护步行近30公里。如今,他在林场护林治沙也是一把好手。
吸纳大学生补充治沙力量
进入新时代,八步沙林场也要将眼光放得更为长远些。在第三代治沙人中,林场还吸纳了大学生,用新生力量来补充治沙力量。2016年,林场迎来第一位大学生陈树君。从此以后,林场和电脑相关的“高科技”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陈树君是兰州理工大学的毕业生,2016年来到八步沙,成为八步沙林场的第一位大学生,平时主要负责林场的对外业务和财务方面的工作,还在网上开了林场治沙的贴吧,与各地治沙人交流经验。
今年,林场又迎来了第二位大学生。郭万刚说,现在林场有两位大学生,但这还远远不够,计划再招几个,将来巡沙我们也要用无人机,他们就是第三代治沙人的希望。
八步沙生态环境改善后,吸引了周边山区很多村民,他们申请搬迁至土门镇八步沙组。
开始向林场要经济效益
从当年“义务治沙”保家园,到如今“工程治沙”富家乡,几十年的发展,两代人的坚守,让八步沙林场治沙造林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
现在,林场种下的梭梭林、肉苁蓉、枸杞、沙枣、柠条都在生长中,曾经寸草不生的沙漠,如今长出了经济作物,向沙漠要效益,这也是第一代治沙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郭万刚告诉记者,如今林场不单要防风固沙,还要有经济效益。今年,他们在古浪县黄花滩流转了土地12500亩,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5000亩,还有枸杞、红枣7500亩。截至目前,八步沙林场管护总面积达到31.75万亩,封沙育林(草)面积21万亩,林草植被覆盖度由不足3%提高到了75%以上,使全县风沙线后退了15公里。而林场固定资产由当初的不足万元,增至现在的2000多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也由原来的不足3000元到2000年的3万多,再到2017年的6万多元,真正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举。郭万刚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的梦想就是终生献给八步沙,让这里山更绿水更清。”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22日,省纪委在甘肃廉政网通报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白银市白银区王岘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所长陈其武违规收受礼金问题。2018年1月12日,陈其武在家举办新居乔迁宴,违规邀请部...
古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古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