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上产业兴
本报记者 崔世雄 王国栋
隆冬时节,走进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在五道沟千亩日光温室产业园区,一座座日光温室大棚拔地而起、鳞次栉比。棚内一株株枝繁叶茂的蔬菜,昭示着古浪县脱贫攻坚的“绿色希望”。
昔日“荒芜之地”变成了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基地,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古浪县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化劣势为优势,大力发展戈壁农业。
“沙窝里根本种不成庄稼”,是山区移民群众搬迁前的担忧。
为引导和鼓励移民群众大力发展戈壁产业,古浪县通过财政补助和信贷支持,同步配套10万方蓄水池、田间道路、农电线路等方式,解决老百姓产业资金短缺的“瓶颈”。同时,坚持产业先行,在移民群众还未搬迁入住时,将已经建好的日光温室分配给群众,通过集中流转的形式,由武威亿路达农资贸易公司、大漠情农民合作社等周边专业合作社种植,给付所属日光温室的移民群众每年3000元的流转费,最大限度发挥日光温室效益。移民群众搬迁入住后,可以自己种植,也可以选择继续流转。通过日光温室流转,不仅让移民群众尝到了发展戈壁农业的甜头,还为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发展富民产业打下了基础。
走进种植户孔令忠的日光温室,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这棚是第一次种植,是去年12月定植的,苗子成活率高,长势也好。”孔令忠高兴地说,“沙窝窝能种出‘金蛋蛋\’,这在以前,简直不敢相信!”
五道沟千亩日光温室园区于2017年3月开工建设,规划当年建成日光温室2000座,每座棚投入建设资金6.9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98万元,群众自筹2万元。同步配套10万方蓄水池3个、田间道路47公里、农电线路41公里。目前,已建成1732座,扣棚1360座,完成定植760座,其余日光温室也将陆续扣棚定植。
古浪县生态移民工作站副站长付国喜说,通过“产业党委+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县上制定扶持政策,产业党委统筹建设,专业合作社提供苗木、技术、信息支持,帮扶单位、联系干部进村入户宣传政策,同农户算账、对比,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发展增收产业,推进日光温室精细蔬菜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棚均年收入可达到2万元以上,为2000户移民区群众实现持续增收和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崔世雄)去年以来,古浪县把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着力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提高群众收入。2017年,该县建成设施农牧业...
古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古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