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散曲”声名鹊起
本报记者 冯战武
散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年来,“潼关散曲”声名鹊起,潼关县也先后获“陕西省诗词之乡”“中华散曲之乡”美誉。春节期间,记者深入采访,了解“潼关散曲”的发展历程。
唐诗、宋词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对散曲的了解很少。散曲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由于散曲的小众,元代之后散曲的发展基本处于止步阶段。
近年来,随着中华传统文化进入了一个自由竞放的喷薄发展期,散曲创作开始被一些有识之士推动起来,各地散曲创作组织相继成立,中华诗词学会也成立了散曲工作委员会,开始了全国有组织的散曲创作推广工作。
潼关县文联党组书记李宏弟告诉记者,2017年以来,潼关县文联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引导联合县诗词曲联协会积极开展散曲创作及会员教育培训工作,与省市诗词学会开展联络,相互学习、深入交流,将散曲在潼关逐步进行推广。
在李宏弟的努力下,潼关县先后举办了三届全国县级诗词大会,并且举办了“张养浩杯全国散曲大赛”,收到全国各地散曲作者的稿件5000余首。潼关也先后获得了“陕西省诗词之乡”“中华散曲之乡”的称号,在全国散曲界也形成了“潼关散曲”这张名片。
在“潼关散曲”的发展中,除了李宏弟外,潼关县诗词曲联协会会长李晓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潼关县创建省级诗词之乡、全国散曲之乡的过程中,李晓波带领协会会员积极开展散曲知识学习,倡导鼓励会员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诗词散曲征文大赛,四年来先后有数十位会员在全国各类诗词散曲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形成了一支潼关诗词散曲创作的劲旅,在全国诗词散曲界刮起了一股“潼关风”。
为了更好地推广散曲,潼关县的主要街道、场所,都有关于散曲的宣传栏。积极开展“六进”工作,让散曲走进机关、学校、社区、景区、企业、农村等。认真做好诗词曲联协会会员培训工作,先后聘请省市县诗词散曲创作老师对会员进行创作授课,从散曲的发展、创作艺术特点、优秀散曲的剖析等方面提高会员的创作水平。
从小众到慢慢普及,在潼关县这群散曲创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潼关散曲”的名片在全国散曲界也愈加闪亮。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杨双双)潼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为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规范车管民警的执法行为,从狠抓服务质量和规范执法行...
潼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潼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