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心在石头创意中绽放 潼关县中心幼儿园打造石文化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彭斌 通讯员 余永娟
自然美,源于生活。艺术美,源于创造。
走进潼关县中心幼儿园,走廊、墙壁、水池边、操场旁、活动室门口,随处可见艺术创意彩石,那一幅幅涂鸦和绘画的石头作品,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灵动地表达着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咦,石头上怎么有花纹?“”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在潼关县中心幼儿园的活动室内,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走进石头的世界,探索石头的秘密。该园把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石头引入教学,小班从认石、说石中初步感知;中班在拼石、玩石中发挥创造力;大班在石画里渗透美育。曾经儿时“垒高高、跳房子、抓石子”的石头游戏也在这里重现。周末,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捡拾石头,在石头上进行创意绘画,增进了亲子关系。现在,寻石、拣石、洗石、晾石、说石、玩石、拼石、画石、赏石成为潼关县中心幼儿园的日常习惯。当地人口中的“中心园”,现在流行叫“石头园”。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创造活动。”一切的创造都源于生活,一朵花、一棵树、一块石头,都可能成为孩子感受和发现美的对象。
2019年9月,曾是小学校长的王江丽成为陕西省示范幼儿园、潼关县中心幼儿园园长。她是一位专业的美术老师,闲暇喜欢收集石头、在石头上创作,她觉得大自然的每一块石头都仿佛是一个小小的精灵。她想,如果能将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带到幼儿园,那会是什么样的?于是,她开始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研究活动,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在王江丽的带领下,幼儿园开始大力实施美育教育,聚焦儿童视角,在积累的石头创意创作经验基础上,她带动骨干团队,多次召开地域文化(石头创意)课程探讨主题教研活动,与教师多次交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提出了可操作的活动方案,并集思广益,多次修订汇编小班、中班、大班“尽在中幼说石画”园本教材共计6册120节,在园内推广。
潼关县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处,南依秦岭,北临黄河,具有丰富的石头资源。通过幼儿园的石头创意,幼儿认识石头,感知它的作用,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家乡的美。幼儿在园里的一日活动以“尽在中幼说石画”为依托,从对石头外形的基本观察开始,触摸石头的温度,去想象每一块石头可以创作成什么,再用颜料进行绘画。通过石头打击乐活动,让幼儿在音乐伴奏下体验用石头敲击简单的节奏,让幼儿感知石头的基本特征,体验石头敲击带来的乐趣。通过玩石活动,引发幼儿对石头的兴趣,并尝试用各种方法拼叠石头,获得有关空间、平衡的概念。通过石头创意拼摆,让幼儿根据石头不同的色彩和形状,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它们拼凑组合起来,成为一个个特殊的石头图形,让这些石头“活”起来,成为有故事的石头,进而感受石头坚韧的品质。
为增强家园共建,幼儿园开展了大班、中班亲子石头彩绘,小班的亲子寻石,教师个性化石头班牌制作,班级拼石彩绘等活动;在建党百年之际,以党的百年历程为主题,利用鹅卵石将红色元素融入石头画中,创作了《匠心石绘党辉煌》《党在我心中》《红船》等精美石画;在爱家乡主题活动中,师幼一起创作了《大美潼关》《家园同乐》系列作品;在“六一”主题活动中,创作了《快乐幼儿园》《师与幼》等大型精美石头彩绘作品;常规活动中,收集了《福娃娃》《静物花卉》等数百件作品,这些均在园内“彩石屋”展出。这里,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变得“会说话、会唱歌”,一幅幅精美的作品都有自己特有的故事与教育意义。
据了解,该园以“石头”为脉络,立足常态教研,拓宽园本课程体系,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发掘和利用自然资源,充实拓展园本课程体系,通过建设“探石基地”“我的小小石光”“洗石池”“彩石屋”等多样的石头游戏活动场地,让幼儿在丰富的石头元素下,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获得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现在,石头文化已经深深植根于幼儿园的日常,走进幼儿的心里,让童心绽放,这样和谐、温馨的育人氛围,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肯定。
岁至年末,这座建于2007年的幼儿园将始终坚持以“呵护孩子唯一的童年”为办园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全面围绕新时代下的学前教育理念,经过科学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坚守教育本真,游戏乐享童年”的办园特色,通过浸润石头文化,致力于打造一所游戏乐园、温馨家园、习惯满园的高品质幼儿园,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宋洁)为全面落实省市县关于受灾群众冬春生活救助工作的相关规定及通知,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
潼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潼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