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1934年的“丹凤公园”

西安晚报 2020-05-10 04:35 大字

□马琦

自强东路原童家巷北曾有一座公园,因位于唐大明宫丹凤门遗址,故被称为“丹凤公园”。该园从建园到消失,仅存在了约14年。

“公园”在我国古代特指官家的园子,时至民国时期,西安始有现代公园。据《西安市志》记载:1922年改明秦王府花园(清代称“放生池”)为莲湖公园;1927年开辟原满城北部废墟建革命公园;1929年在西门内贡院旧址设建国公园,即今儿童公园;1934年,在北门外自强东路以北建丹凤公园。由此可见,丹凤公园是当时唯一一个建在城墙外的公园,也是西安历史上第四座现代公园。

上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迫于日军侵华形势,决议以西安为陪都,暂称“西京”。1934年,西京市建设委员会在第38次会议上决议:为保护历史文化,在丹凤门遗址建设丹凤公园。委员会随后委托并致函工程建设方,言明公园建设所需雇工、购料、种树、修路等事,需款随时由西京建设委员会拨给,要求于年内修筑完成。委员会看似大包大揽,实际工程款预算不足旧币2000元,为节省开支,建园时所用的砖木瓦石多使用市内拆除的旧料。

工程方克服种种困难,使丹凤公园如期落成。公园占地三亩多,外围砌土墙,东、南、西三面开木栅栏门,内有花园一处,广植苗木,有供市民休息的花园椅7条,西北角有带木栏杆的圆顶草亭一座,西侧利用丹凤门遗址墩台作山,顶部有砖砌台基大凉亭一座,园内空地建新式房屋三间,工房两间,另辟有图书馆。公园西门外有林道,因其下为唐大明宫旧城墙基,因此设置木桩,围以铁丝保护,栽有告示牌,保护区域内不允许附近居民建盖房屋。

1944年,丹凤公园交由当时的市政处管理,负责接收的董湘槐有一定远见,他认为园址所在为大明宫遗址,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加之毗邻陇海铁路西安车站,为旅客及市民游憩之所,故对其重新整修完善。当时丹凤公园仅有一名园工,董湘槐从革命公园调去园丁,并雇用了一些工人,以应对头绪繁多的改造工作。

然而丹凤公园的整顿事务进行得并不顺利,期间还发生了两起“借用事件”。抗战期间,潼关以东难民不断沿陇海铁路拥入古城,自强东路一带紧邻火车站,因而人烟稠密。1944年2月,为解决周围失学儿童入学问题,当地热心教育人士拟在童家巷关帝庙旧址建强华小学,时任校长的童树华联合在地方任职的杨启尧向政府上书,以“校舍尚未筑成,学生人数过多,上课教室不够”为由,要求借用丹凤公园房屋作为临时教学之用。1944年6月,西京市中医师公会成立中医服务队,接诊转移到后方的伤兵,由于城内人多屋少,无合适场所,也要求借用丹凤公园空房。以上两起事件,丹凤公园管理方均以无空房为由予以拒绝。

到了1948年,丹凤公园南侧设市卫生局北区卫生事务所,公园由该所就近管理。此后丹凤公园彻底荒废,不但围墙倒塌,行人往来穿梭,园内也垃圾成堆,丹凤公园自此黯然消失了。

新闻推荐

潼关县就业扶贫卓有成效

阳光讯(记者杨月锋通讯员李娜)潼关县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目标导向,全面抓好就业扶贫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该县共有建档立卡...

潼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潼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