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姓“秦”六名流浪人员落户

西部法制报 2020-01-23 00:40 大字

户政民警正在核对有关信息。

本报讯(记者张建锋通讯员刘建锋)近日,渭南市潼关县公安局户政服务中心联合县民政局救助站救助了6名流浪乞讨人员。这6名流浪乞讨人员不仅被妥善救助,还有了新名字,获得了当地户口。他们全部以“秦”姓落户潼关县救助站集体户,这意味着他们从此有了新的身份,不再是流浪乞讨“三无”人员。1月20日上午,户籍民警驱车40公里,来到渭南市时村救助安置农场,为这6名流浪乞讨人员上门办理了身份证件。

今年1月,潼关县户政服务中心接到县民政部门提出的落户申请。经详细了解得知,近年来该县救助管理站先后收容6名流浪乞讨人员,其间多次帮助他们寻找家人,一直无果,始终无法确定他们的身份。按照规定,集中安置需先为其解决户口,县民政部门决定,为这6名“三无”流浪乞讨人员申请,统一入潼关县救助站集体户。接到申请后,潼关县公安局派出所、刑警大队、户政服务中心多警联动,对6名长期滞留乞讨人员逐一按照登记、查询、核对、人像比对、提取指纹、DNA血样采集等程序,通过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等数据库进行排查,确保登记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和户口的唯一性,并尽最大可能为他们寻找亲属。户政服务中心民警在通过多方努力均寻亲无果后,为6名乞讨人员开辟绿色通道,按照“容缺式”办理户口和联合救治安置等相关文件精神,与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反复商定,为每个救助对象取名——全部姓“秦”,年龄结合本人自身情况而定,为他们登记了潼关户籍,享受特困人员供养、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民政救助,使他们在国家的惠民政策和社会救助下,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潼关公安户政服务中心和县救助管理站有关人员均表示,寻亲工作将持续开展,如果能找到他们的亲人,可注销落在福利院的集体户口,方便他们与家人团聚。同时,也在此向全县人民呼吁,提供相关线索,让流浪乞讨人员在寒冬里寻找到温暖。

新闻推荐

杜甫与延安 文/朱小波

唐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唐帝国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大内战。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发动叛乱,起兵南下。安禄山...

潼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潼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