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学需要杨柳青青的姿态

三秦都市报 2018-11-28 03:45 大字

著名作家路遥称,“柳青是我的人生教父,文学导师。”著名作家陈忠实称,“柳青是可以用伟大来形容的人民作家,他是我的文学偶像!”

今年是柳青逝世40周年。西安话剧院紧扣时代脉搏,创排的话剧《柳青》,以全新视角带领人们感受一位伟大作家的创作历程和人生选择。该剧已演出10余场,广受好评。12月7日、8日,将迎来新一轮演出。人物传记电影《柳青》也将在2019年登上大银幕与全国观众见面。陕西在用各种艺术形式纪念这位将创作之根深扎在大地的作家。

一颗生命力极强的文学种子

柳青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位西装革履,能讲英语、俄语,心怀文学理想的青年作家毅然辞去自己参与创刊的《中国青年报》报社编委、副刊主编职位,离开北京回到故乡陕西,扎进长安皇甫村,和新婚妻子马葳开始了一场漫长艰苦的人生之旅。柳青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全心全意创作一部让自己满意的文学巨著。题材是当时全国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农村合作化运动,他认为这将改变中国农村一穷二白的现状。

此后柳青生活在农民中间,体会农民的所思所想。他参与农村变革,成为最普通人民群众的一分子。他坚持从底层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在皇甫村一待就是14年,衣着简朴,对襟褂子蓝布裤,俨然一个庄稼老汉。写作中,他常常为某个细节、一个人物,深更半夜与长者攀谈,了解一切他所欲知的生活故事。这就使得写作缩短了与生活的距离,仿佛把生活的原样搬进了作品。小说《创业史》全书主要人物60余人,大都有生活原型。同时,大量的事件,各类事物名称,如盖房、买稻种、渭河、终南山、潼关、宝鸡、国棉三厂等等,无一不呈现出生活的原生态面貌和气息,使作品达到了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真实。

评论家肖云儒说,柳青像一颗生命力极强的种子,在关中平原深深扎下自己的生命,勃发出硕大的荫盖,狂风暴雨可以折断他的枝叶,却撼不动、摇不倒他入土极深的躯干和根系。

现实主义写作薪火相传

历经波折,十年磨一剑,柳青精心创作的《创业史》第一部问世,立刻震动文坛、轰动全国。这部文学巨著是中国文学17年来关于乡村题材的杰出代表作,被誉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和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创业史》的巨大成功,不仅为陕西文坛奉献了丰厚的文学作品,更影响了后世陕西作家的创作。在柳青精神的感召下,与他同时代的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魏钢焰,改革开放后的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纷纷挂职基层、体验生活,在与人民的水乳交融中,写出了光照中国文学史的一部部传世精品。

“文学是愚人事业,只有愿意为文学卖命的人,才能干好这一行”;“六十年一个单元”……柳青用这些来告诫自己和勉励后学,意思是说,搞文学要耐得住寂寞,不为享乐浮躁所动,要吃大苦、耐大劳。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领略到陕西文学的真谛。在“文学陕军再进军”的号角下,陕西省三代作家依然坚持柳青的现实主义写作道路,纷纷到陕北、陕南、关中等地体验生活,在生活的土壤里吸取创作灵感。这既体现出陕西文学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特点,也保证了文学陕军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本报记者夏明勤

新闻推荐

潼关县举行青年教师“三字一话”基本功大赛

阳光讯(记者杨月锋通讯员张毅田丹宏)为进一步夯实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技能,近日,潼关县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三字一话”基本...

潼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潼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