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长荣三部曲”研究评论集首发
1988年首演的《曹操与杨修》、1999年首演的《贞观盛事》、2002年首演的《廉吏于成龙》,上海京剧院创作演出的三部新编历史剧代表作,也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的三部曲。因其对当代戏曲的认知和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被戏曲艺术界视为京剧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今年上海书展期间,《尚长荣三部曲研究评论集》、《<廉吏于成龙>创作评论集》两本新书正式首发。加之2005年出版的《曹操与杨修创作评论集》、《贞观盛事创作评论集》,四本书对“尚长荣三部曲”在理论上做了相对全面的总结。
在两本新书首发之际,尚长荣再一次回顾了自己30年来创作三部曲的心路历程,以及和上海这座城市的情缘。今年以来,三部曲不仅完成了全部的青年传承,也全部被拍成了电影。
始终在为京剧艺术注入现代意识的尚长荣也再一次提到,京剧艺术并非博物馆艺术,在当下,它应该有自己的社会担当,始终还是要与时俱进,“避免僵化,防止异化”。
由于上海京剧院以“尚长荣三部曲”为代表的新剧目创作成就,为中国戏剧界瞩目。多年来,学术界和评论界对“尚长荣三部曲”的研究评论文章时有出现。为了全面反映“尚长荣三部曲”的评论和研究状况,也为了弥补此前两本评论集出版的遗珠之憾,中国戏曲学会与上海京剧院历时三年,编辑出版了《“尚长荣三部曲”研究评论集》。
这本研究评论集尽最大努力收录了从2005年到2018年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公开发表的 “三部曲”研究成果。全书共由研讨会篇、评论篇、研习班篇、观众篇以及“三部曲”大事记五个部分组成,全面分析了“尚长荣三部曲”的艺术成就及其表演艺术的特征。
而另一本《<廉吏于成龙>创作评论集》的编辑出版则距离2008年《廉吏于成龙》获颁 “中国戏曲学会奖”正好十年。中国戏曲学会历经十年积淀,摘录了刘厚生、曲润海、薛若琳、龚和德、傅谨、戴平、赵山林等数十位戏曲评论家们的真知灼见,以及来自全国几十家媒体的报道,并收录了原创剧本、唱腔曲谱、主创人员创作谈等珍贵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两本书的主编之一、戏曲理论家龚和德说:“这四本书的出版,可以说对上海京剧院尚长荣阶段做了理论上的总结,我希望将来这四本书能够成为宝贵的文化产品。将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四本书的史料价值、理论价值都会越来越重要。将来要研究这一阶段的历史要翻翻这四本书”。
《廉吏于成龙》
《尚长荣三部曲研究评论集》
在龚和德看来,自从尚长荣因《曹操与杨修》加盟上海京剧院以后,到《廉吏于成龙》问世,17年间,上海京剧院经历了一个自周信芳阶段之后的尚长荣阶段。
“《曹操与杨修》支持了上海京剧院的重新崛起,《曹操与杨修》支持了海派京剧的破旧立新,海派京剧有优良传统,也有部分商业化的庸俗的东西,《曹操与杨修》把海派京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曹操与杨修》证明京剧是可以表现现代文化精神的,所以这出戏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
龚和德认为,尚长荣作为当代京剧艺术家,他所具有的现代意识,可以称得上京剧界的典范:“当代京剧艺术家的现代意识是什么?我曾经说过三个概念:探索人性、激活传统、寻找新文化支撑。新文化解决什么问题?就是要写出深刻的人来,要谈出人性。靠什么来创造新的艺术形象,要把京剧传统的结合,只有创造新的人物,用新的文化精神才能把深厚的伟大的传统结合。”
而尚长荣再次回顾了自己当年带着《曹操与杨修》的剧本,坐着火车出潼关,来到上海滩寻求团队合作,从此扎根在上海的经历和心路。
“那时候为什么要来闯上海滩?当时改革开放的大潮,各个行业都在突飞猛进,作为一位戏曲人,唯独我们戏曲似乎还有点跟不上,都沉浸在老戏老演,老演老戏。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候确实热血沸腾,我工作在陕西,有点坐不住了,必须得跟上潮流,跟上时代,我也有点不安分,我就夹着剧本到了上海滩,我觉得上海是能够做事的地方,是能够做成事的地方,是能够做成大事的地方,我就厚着脸皮敲响了上海京剧院的门。”
而经过了30年,经历了三部曲的创作演出,尚长荣始终认为,京剧不仅有它古典美,更应该和时代同步,与时俱进,“激活传统,融入时代”。
这些年,“三部曲”完成了青年版的传承,也拍摄成了电影,尚长荣笑言,我现在做的是“精准传承”的工作,从每一个唱腔、每一个动作教给学生,让他们从历史和剧本开始理解人物。但在他看来,传承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他对学生们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潜下心来,戒掉浮躁,认真把三个戏三个人物真正地传承好。
新闻推荐
□高阳十年令:自今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谕曰:自古创业之君,历涉勤劳,达人情,周物理,故处事咸当。守成之君,生...
潼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潼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