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笔下的灵魂 ———《白鹿原》读后感
潼关法院 刘孝静
荧屏上的《白鹿原》让人颇有感触,书本上的《白鹿原》也令人感触颇深。
陈忠实,可谓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乡土作家,《白鹿原》可比《暴风骤雨》《红旗谱》,同是写农村农民运动,也写阶级和阶级斗争,但陈忠实给人以不落俗套,耳目一新的震撼。
白嘉轩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形象。“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当我一次次品味这句话时,总能得到一次深似一次的启示。或许命运只是一个个偶然的机缘,但纵然完全相同的际遇,在不同的人,总能幻化出相异的结局。像白嘉轩和鹿子霖,同样出身,同样的年龄,同样历经风云变换幻,却似两条平行直线,相视相望,似乎近在咫尺,却永远进不了同一个世界。白嘉轩也许是封建制度的卫道者,但他同样是个“改革专家”,制乡约,身体力行,惩乱治恶,是谓天地气运。他跪地求人,解乡邻之困,救尴尬之众。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他又都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只要是在“道”允许的范围之内,他愿意付出自己的仁、义、情、爱,成就别人的幸福。对鹿三,对失地寡妇,对村民,他是一个巍巍长者,是一个谦谦君子。然而,他只是“封建”这块贫瘠土地上的一个行将没落的殉道者。他同样是个智者,对别人有意无意地拉拢,一再拒绝;乱世中既不联此,亦不附彼;他不当官,不入匪,只想清清静静做他的族长。在思想深处,他讨厌杂乱尘世,渴望简单、安宁、古朴的生活。
朱先生,一位私塾教师,他见多识广,为人正直,有远见,所以常被村里人认为是算命很准的先生,其实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所以常常可以做出合理的推断罢了。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多留心身边的小事,也许从细节中我们能发现许多征兆。朱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房是祸害,地是累,攒下银圆是催命鬼。话虽难听,但道理浅显易懂,简单而直白地告诉我们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而现在社会,唯利是图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不择手段地争名夺利,这有意思吗?挣到的钱多了,地位高了,必会受到人们的嫉妒,强盗小偷就对这些人下手,这是朱先生的观点。但我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赚到钱也未必不好,只不过有了钱要懂得回报社会,切不可成为为富不仁的人。
待人和善是我们要向朱先生学习的,郭德纲有一句趣话:你连邻居都不认识,还管世界上有没有外星人?不错,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富有,可有些人却变得越来越冷漠和自私,连邻里之间都相处不好,有的人为一己之利,甚至和家中父母兄弟姐妹都闹得不可开交,这是多么可怕的社会现象。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都懂得和为贵,邻里间见了面连招呼都不打,父母兄弟姐妹反目成仇,你不觉得有愧于做礼仪之邦的公民吗?
朱先生认为钱财,名利这些身外之物是可以舍弃的,唯一不能舍弃的是做人的道理。他重视教育,热爱生活,豁达乐观。因此人不能私欲过盛,否则就会迷失自己。
书中把白孝文,鹿兆鹏,白灵,白孝武,黑娃等也刻画的相当成功。凸现了那个动荡年代不安的农村社会和农民的生活,以其独到的笔风和思路为大家描绘了渭河平原几十年的变迁,可谓惊世之作。
提起白孝文,就让我想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心中真有点汗颜。白孝文如果没有田小娥的那一次勾引,很可能他的人生轨迹就完全是另一种情况。白孝文也从自己的人生轨迹中体会到: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心软一下熬不过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危难,太多太多的陷阱,首先自保,然后救人,造福苍生,造福社会。读书明礼,古圣人的大量言语是人生在黑暗中引路的明灯。
生活的真谛其实就是生活,“生”和“活”,这是最大的政治,最高的道德,最大的传统,最大的文化,是天对一切生物个体发出不容践踏的旨意,违背了这个天旨,就是天之敌,人之敌,自然之敌。
新闻推荐
升级改造后的陕历博基本陈列局部效果图(记者翻拍)本报讯历时近一年的陕历博基本陈列改造马上就要完成,新的基本陈列...
潼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潼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