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苏陕协作奋力脱贫攻坚 扎根三吴大地的陕建铁军 ——陕建机施集团赴苏发展纪实
本报通讯员 高攀飞 记者 海花
在陕建机施集团,一部分职工有着双重身份——半个江苏人半个陕西人。不少人戏称自己为“苏秦”。40多年来先后有近1000名这样的职工奋战在三吴大地的建设工地上,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在南京安家落户。
1974年,陕建机施集团的一支工程队走出潼关,支持上海建设。两年后这支队伍受到南京市建委的邀请,从沪入宁,支持南京地区建设,从此和江苏结下了不解之缘,扎根在江苏这片热土,一干就是40多年。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当年的施工队伍一路栉风沐雨,一度撑起了陕建机施集团的“半壁江山”。他们在江苏省承担了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龙潭码头、南京国际展览中心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施工任务,不仅在陕建机施集团62年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江苏省的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1997年7月1日,一架波音747飞机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起飞,这标志着江苏省结束了没有现代空港的历史。陕建机施集团正是这座机场的建造者之一,也是被机场建设指挥部“点名”第一个进场施工的企业,承担了候机楼、环绕天桥、指挥塔等工程施工任务。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陕建机施集团最终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被南京市政府评为机场建设先进单位。
2016年,该集团承建的204国道连云港新浦至灌南段改扩建工程荣获江苏省省级“示范工地”称号。40多年来,陕建机施人见证了江苏的飞速发展,他们承建的多项重点工程荣获鲁班奖、中国钢结构金奖。
陕建机施人凭着“敢为人先”的一股子拼劲和韧劲,在“高手如云”的建筑强省江苏稳扎稳打40多年。从厂房吊装施工起步,陕建机施集团的施工范围逐步拓展到强夯、桩基、公路、市政、房建、钢结构等领域。
江苏夏季闷热、梅雨季潮湿,这让陕西职工很不适应。然而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没有吓退他们。从机场到码头,从电厂干煤棚到高速公路,从文体场馆到工业厂房,三吴大地到处都有他们打夯筑基、架桥修路、吊装施工的忙碌身影。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顽强拼搏,陕建机施集团以南京为据点,由点拓面,深耕挖潜,在江苏形成了以公路、钢构、地基基础三大施工专业为主的多元化经营格局,建立起以江苏为基点覆盖华东地区的经营网络。2017年,该集团在南京地区的两个分公司合同签约额累计达1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甘甜)4月26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在西安观摩百米长卷《大秦岭·中国脊梁》国画作品创作情况,并看望慰问创作人员代表。 观摩讨论中,庄长兴认真听取关于百米长...
潼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潼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