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 儿女…… 回家的路装满思念

三秦都市报 2018-02-14 02:45 大字

坐上车的栾利环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本报记者王晓峰摄

阮先生指着火车窗外告诉女儿离家不远了本报记者王晓峰摄

雷玉芳执意让老伴尝一尝自己为儿子制作的家乡美味。本报记者王晓峰摄

有那么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

一张小小的火车票,不光标注了起点和终点,还浓缩了对家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一节节车厢里,挤满了天南海北的劳作者,也装满了归乡的情思。

春节转瞬即至,三秦都市报记者日前也挤上列车,走进车厢,听听回家的人讲述故乡的事,记录下返乡的人对家的理解和对团圆的向往。

“妈妈包好了饺子等我回家”

2月11日,农历腊月廿六。

上午10点30分,在西安开往广州的K84次列车上,没有往年的人山人海。温暖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洒进车厢,春的气息在发芽。

“订票前还挺担心票不好买,上了车才发现,现在车次多了,人也不挤了。”老家在河南洛阳的栾利环今年50岁,刚过知天命之年。身上的红色大衣是新买的,才剪的头发透着一股子利索劲。“回家看老人,拾掇得精神点他们看着心里放心。”

和丈夫来西安十多年,栾利环早已经习惯了这座古城。“俺俩闺女现在也在西安生活,家都安顿在这了,也算是半个西安人吧。但是俺们两口子的爸妈还都在河南老家,过年了,还是得回去看看。”

爸妈在,家就在。栾利环说了句大实话。

丈夫和女儿都还没放假,她决定自己先启程回家去帮老人操办年货。“老人年纪大了,买东西打扫房子都干不动,我在西安待不住,先回来忙活,等一家人都回来了,啥都准备好了。”

虽然只有一个人,但栾利环大包小包带了不少年货。“恁看,这个箱子里是给老人买的新衣,袋子里装的是陕西的特产,有红枣,也有黄花菜,全乎着呢,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带就要带老人喜欢吃的。”

西安到洛阳路程不远,栾利环的心早已飘回了家。“几个小时就回到家了,妈妈知道我要回来,已经包好了饺子在等我。外面的饭再香,也比不了俺妈亲手包的饺子。”

“过个团圆年比赚钱更重要”

列车由北向南要走完半个中国的版图,车厢里坐着家各一方的人们。比起栾利环一个人赶路,回湖南长沙的刘满成(化名)没有旅途的寂寞。

儿子、儿媳、孙子,一大家人坐在一起,聊得热闹。

刘满成做得一手好菜,一家人在西安南郊开了家湘菜馆。“每年也就是过年回趟老家,平常饭馆要营业,人走不开。”西安到长沙有19个小时的路程,已到花甲之年的他丝毫不见愁意。“一年没有回去了,这会儿心里光是个激动。坐车累不累的,根本没有关系。”

带着儿子一家三口背井离乡做生意,刘满成的老家全靠老伴一人打理。“老伴每次来电话都说想孙子了,催着我们早点回去,家里的担子都落在她一个人肩上,平日里也没人陪着说个话。过年了,也该一家人团圆一下了。”他嘀咕着,“其实过年期间是饭店生意最好的时候,但是回家过个团圆年比赚钱更重要,我们不回去,家里就冷清得没有年味了。”

刘满成的话,坐在对面的乘客很认同。“就是这个理,咱中国人都讲究过年回家看看,这是最重要的节日。钱以后可以再挣,春节一家人团圆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孩子说要回去给爷爷奶奶拜年”

列车上人不多,小阮两岁半的女儿在车厢里跑来跑去,玩得不亦乐乎。他寸步不离地跟在她身后,生怕孩子磕着碰着。

小阮的家在河南平顶山市,今年春运回家,他们很幸运地买到了卧铺票。“孩子还小,一会要吃,一会要睡,有卧铺总归能方便一些。”

来西安工作后,小阮结婚成家,有了孩子。“上次回家,娃还不会说话,现在爷爷奶奶都会叫了,走之前和老人通电话,娃还说要赶紧回去给爷爷奶奶拜年。”

谈起家乡,小阮的眼神里泛着光。“无论走到哪里,家永远向我们敞开着大门,父母永远都希望孩子回来看一看。”

列车飞驰着。看着窗外的风景,小阮抱起女儿,声音温柔:“你看,这山高不高,外面漂亮吗?奶奶家也有山,也有这农田,跟这一样漂亮,等太阳公公下山了,我们就能看见爷爷和奶奶了,他们肯定给我们做了好多好吃的。”

窗外的阳光照在孩子红扑扑的脸蛋上,这一幕定格成了回乡路上的一幅画。

“拿到工钱回家过个开心年”

出陕的列车上,人们归心似箭。进陕的铁流中,思乡之情也无处不在。

从山东烟台开往西安的K1131次列车上,记者见到了张军、尚继宗、马忠祥3个来自甘肃天水的异姓兄弟。一只大号的塑料桶派上了用场,3个男人用它当凳子,谁累了就坐在上面歇歇腿。

“买票的时候没有座位了,只能买站票,不过这些年走南闯北习惯了,经常这样坐火车。”车厢里的人满满当当,3人就挤在车厢连接处的洗手台旁,“这趟车一路上要走20多个小时,我们就从工地上要了这个桶,可以装东西,还可以坐人。在洗手台上靠一会就对付到站了。”尚继宗告诉记者,他们3人是同一个村的,这几年一直相伴出去打工。去年上半年,在宁夏银川做工,下半年又到了烟台。

谈到回家过年,尚继宗脸上透着喜悦,“今年还不错,一直都有活,年前也拿到了工钱,这一年没白忙活。”他说,外出打工的人心里都有一本辛酸账,“我们都没啥文化,吃苦出力不怕,就担心忙活一年,回家过年拿不到工钱。”尚继宗告诉记者。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这趟列车的6号车厢里,伊自休、雷玉芳夫妇是最扎眼的一对旅客。两位老人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谈笑时脸上的笑容足以感染每一个陌生人。

今年80岁的伊自休告诉记者,他们在潼关站上车,要去西安跟儿子一家团圆过年。“儿子在西安工作忙,孙子上学功课紧张,回家过年抽不开身,我和老伴这几年都是去西安过春节。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嘛。”

和往年一样,早在前几天,77岁的雷玉芳老人就给孩子精心准备起了要带的吃食。她指指行李架上的黑色包裹,告诉记者,那里面装着儿子最爱吃的油饼。“他打小就爱吃油饼,每次回家都要我给他做呢。城里的厨房地方小,炸油饼不方便,这几年他回不来,我干脆做好了给他带着。”

桌上的袋子里,也装着雷玉芳给儿子准备的食物。“这是油炸的红薯片,这个是我做的红烧肉,还有这个,是我自己用黄豆生的豆芽,都是我娃最爱吃的。他看到一定很开心。”

“孩子都快50岁了,孙子也都20多岁了,但年龄再变,在我们的心里,依旧是个孩子。”伊自休说道。首席记者张晴悦

新闻推荐

拖欠30名工人一年多工资 企业不愿年前全额付 经协商潼金公司先付70%,2月7日晚工人已收到工资

麻峪德兴三号斜坡道,30名工人在此工作一年多工人供图位于潼关太要镇的潼金公司办公地点华商报记者唐保虎摄张先生提供的部分工资单华商报讯(记者唐保虎)“辛苦干了近13个月,48万多元的工资无法全额拿...

潼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潼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