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肺”加快形成陕西渭河生态区已治理滩面10万亩
本报讯(记者 凌旎)2017年12月28日,记者从陕西省水利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2年的建设,陕西省的渭河生态区累计完成投资31亿元,实施滩面治理10万亩,水面景观及自然修复3.84万亩。渭河“绿肺”建设得到有力推进。
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张玉忠介绍,依托渭河综合治理成果,渭河生态区的800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即将建成。该健身长廊以渭河为主轴,以大型滨河运动公园为核心,修建篮球、足球、乒乓球、自行车、门球等高标准、高质量的运动场地,打造形成沿岸城乡“15分钟体育健身圈”。
在建设渭河生态区的过程中,高新区、工业园区、高效农业区等低碳环保产业沿河布局,傍河小城镇由原来的4个增加至8个。陕西省渭河生态区管理局局长党德才认为,建设渭河生态区的本质是恢复生态、涵养水源、保护水质。本着“只搞大保护、不做大开发”的原则,陕西依托沿渭河各市各地的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色,建设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以及滨水综合产业开发项目,通过低碳环保经济产业实施了“渭河生态区+农业”等计划。“我们希望以水系景观和观光休闲农业带动乡村旅游,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沿渭河老百姓因水受益、因河致富。”党德才说。
据了解,《陕西省渭河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于2016年9月印发。《规划》要求从渭河甘陕交界到潼关入黄口,沿堤防向两侧按城市核心区200米、城区段1000米、农村段1500米进行控制,计划在长约512公里、宽约1公里—6公里范围内,形成一个涵养水源、改善气候、削减雾霾的“绿肺”,以此来对渭河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保护。
《规划》明确经过五年努力,投资189亿元,要把渭河生态区建设成“一河、两堤、两带、六区”,构建起河湖库塘连接、人工水道与自然水道贯通,形成渭河与其他主要水系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的关中柔性水系。
张玉忠表示,过去陕西传统的治水理念是防洪与抗旱割裂、人力工程与自然修复相分离的“刚性治水”,这种治水方式在实践中有诸多弊病,往往是“非此即彼”。渭河生态区的建设是坚持“柔性治水”的体现,除了建设防洪工程,渭河生态区实施了堤顶道路景观建设、河道疏浚、滩面治理、污染整治、生态修复、补充生态水等多种措施,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综合治理理念。
新闻推荐
本报潼关讯(记者姚二曼通讯员魏荣)今年以来,潼关县把政府支持、金融扶持、企业引领、产业带动作为脱贫的关键措施,并以此作为推动器,通过多种激励鼓励办法,祛除一些贫困户“坐等扶贫”的惰性,让贫困群众...
潼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潼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