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沿黄路上话吃喝

榆林日报 2017-11-15 08:49 大字

仙峪新村农家乐榆林日报杨彬摄

渭南日报记者王宪辉牛纲

闲来读史,总觉得中国古代很多国家的名字听起来很好吃,比如大月氏(据说古音读dà ròu zhī)一听就很肥美,柔然吃起来应该是扇贝一类的软物,帖木儿烤肉嘎嘣脆,吐谷浑好像是烤玉米,乌丸似乎与油炸丸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遗憾的是,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人,总希望“文以载道”,喜欢板起脸来训人。因此,泱泱大国的历史书写,全是以改朝换代为主线,而对于与任何人都息息相关的饮食文化,却着墨甚少。孰不知,时代发展的背后,吃喝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原动力之一。比如据现代历史学家考证,黄帝与蚩尤之间的大战,其实是为了争夺山西运城盐湖的控制权。张骞去了一趟西域,带回来了葡萄、石榴、核桃、蚕豆、黄瓜等多种美味,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此行的目的。所以谁要是以吃喝为主线,写一部通俗中国历史,一定会大卖。而且,中国地大物博,在饮食方面吃出了水平,喝出了文化,玩出了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饮食文明。一条沿黄公路,可以说将中国北方饮食文化一网打尽。沿黄之行,便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吃货”之旅。

榆林著名的土豆宴,用土豆这一食材做出了几十道菜,令人叹为观止。榆林清涧有“中国枣乡”之称,优质产区的红枣的维C含量远超猕猴桃,而且糖度非常好。吴堡的空心挂面天下独绝,空心之好处在于汤味可以沿着这条通道上溯下灌,最终渗透整根挂面,号称天下第一。同为吃羊肉,榆林的吃法豪放,渭南的吃法则要细腻很多。以渭南经典的水盆羊肉为代表,吃之前切成肉片,肥瘦搭配,一碗汤里的肉非常精致,榆林则是骨连肉一锅炖。沿黄公路榆林段,不时可以看到潼关肉夹馍的招牌,地道不地道不可知,但是由此可见,吃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所具有的“开挂”功能。

沿黄公路延安段是连缀榆林和渭南的纽带,其饮食也兼具了榆林和渭南的特点。比如其面食种类就非常丰富,与渭南多有契合,但是羊肉臊子却是其最大特色。渭南面臊子或素或肉,但猪肉乃是主流。黄馍馍是用糜子面做皮、枣泥和红豆等做馅的美食,曾登上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关中也有类似食品,叫“豆馅溜”。抿节是流行于榆林和延安的一种美食,抿节是由豌豆和小麦磨合而成的杂面,制作时将面团放在密布筛孔的抿节床上,压成一寸来长的小节,呈扭曲状,煮熟后配以“臊子”。抿节制作原理与关中地区的饸饹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渭南是沿黄公路的末段,饮食方面真正应了“十里不同俗”的民谚。潼关的肉夹馍、肚丝汤,大荔的冬枣、带把肘子,合阳的踅面,韩城的羊肉糊卜,都是融合了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物产资源所形成的独特吃食。而且近年来,随着“关中水乡”建设的启动和持续推进,沿黄公路周边的水产业发展迅速,黄河鲤鱼、大闸蟹、对虾等等,不输江南水乡。所以,在沿黄公路渭南段,笔者相信平时吃两口就饱的人,吃饱了还会再吃两口。

除了吃,喝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源头。单就酒而论,你能想象,一部中华文化史,如果缺少了酒,会是怎样一种面貌?少了酒,边塞诗没了豪情,送别诗少了离意,中国历史上有一半的诗文将黯然失色。说到饮酒,沿黄三地也大不相同:渭南人多喝西凤酒,华山论剑是其代表,酒味绵柔,酒风文雅;榆林流行老榆林和陕北汉,酒名如人,饮风豪爽霸气;延安甘泉素称“美水之乡”,好水往往出好酒。无奈“巷子”太深,有待好好发掘。

一条沿黄公路,勾连起了黄河西岸自北向南的饮食文化。三地的人们,无论低头种田,还是埋头吃饭,都会抬头看看头顶的一片天。这片天,是风调雨顺的期盼,是国泰民安的心愿,是奔流不息的黄河血脉,是绵延永继的中华文化。

新闻推荐

省环保厅昨发布第三季度全省环境质量状况 西安市PM2.5、PM10浓度同比下降

本报讯(记者马昭)昨天,省环保厅向媒体发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全省环境质量状况。西安、宝鸡等城市PM2.5、PM10浓度同比下降。第三季度,全省13个市(区)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为67.8天,比例为73.7%。...

潼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潼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